箴言 18:1:独处的人追求自己的欲望;他反对一切明智的判断。这节经文警告人们自我隔离的危险。当一个人与他人隔绝时,往往是为了毫无约束地追求自私的欲望。这种拒绝社群的行为可能导致固执和拒绝接受明智的建议,最终损害自身的成长和人际关系。 箴言 18:2:愚人不在乎理解,只顾表达自己的内心。在这里,愚人被描述为对学习或追求真理毫无兴趣。相反,他们沉迷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感,重视自我表达而非智慧。这提醒我们要优先追求理解,而不是仅仅被听见。 箴言 18:3:恶人来时,轻蔑也随之而来;羞辱带来责备。邪恶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这节经文表明,邪恶的行为自然会导致他人的鄙视和荣誉的丧失,从而带来羞耻或责难。这是与道德选择相关的因果原则。 箴言 18:4:人的口中的言语如深水;智慧的源泉如流淌的小溪。言语可以深邃而神秘,如同深水,带有隐藏的意义或意图。相比之下,智慧清新且易得,如同清澈流动的小溪。这强调了智慧言语的价值胜过单纯的多言。 箴言 18:5:偏袒恶人,或在审判中推翻义人,都是不好的。这里谴责了对有罪者的偏袒或对无辜者的不公。这节经文呼吁在审判中保持公平和正直,反映了神的公义标准。 箴言 18:6:愚人的嘴唇挑起争端,他的口招来殴打。愚蠢的言语激起争论并招惹麻烦。“招来殴打”的意象表明,鲁莽的话语可能引发身体或关系上的后果——这是对我们谨言慎行的警告。 箴言 18:7:愚人的口是他的毁灭,他的嘴唇是他灵魂的陷阱。这节经文延续前一节,强调愚人不受控制的话语会导致毁灭。他们所说的话困住了自己,危及自身的福祉和灵性生命。 箴言 18:8:传舌人的话如美味佳肴,深入人的内心。流言蜚语诱人,就像美味的小吃,但它深入人心,造成伤害。这节经文警告人们不要散播或急切接受流言,因为它会影响内心和灵魂。 箴言 18:9:工作懒惰的人与大破坏者为兄弟。懒惰等同于破坏。忽视责任不仅阻碍进步,还积极促成毁灭,使懒惰者与故意破坏者站在同一阵线。 箴言 18:10:耶和华的名是坚固的塔;义人奔向它便得安全。这是本章中最知名的经文之一,将神的名描绘为避难所。义人信靠神便能找到安全,这是神在人生风暴中保护的强大意象。 箴言 18:11:富人的财富是他的坚城,在他自以为如高墙。与第10节形成对比,这描述了财富的虚假安全感。富人可能将金钱视为坚不可摧的堡垒,但这只是基于骄傲的幻觉,而非现实。 箴言 18:12:毁灭之前,人的心高傲;荣誉之前,必有谦卑。骄傲导致跌倒,谦卑为真正荣誉铺路。这一永恒原则强调谦卑之心是持久成功的基础。 箴言 18:13:未听完就回答的人,这是他的愚蠢和羞耻。不听完就下结论是愚蠢且令人尴尬的。这节经文敦促我们在对话或争端中保持耐心和专注。 箴言 18:14:人的精神能支撑他度过疾病,但破碎的精神谁能承受?坚韧的精神能承受身体的苦难,但破碎的精神却难以克服。这指向内在力量和希望在面对人生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箴言 18:15:谨慎人的心获取知识,智慧人的耳寻求知识。智慧与谨慎相辅相成,伴随对学习的渴望。智慧人积极追求知识,展现谦卑和成长的决心。 箴言 18:16:人的恩赐为他开路,带他到伟人面前。才华或慷慨能开启机会之门。这表明明智地使用能力可能带来机会和认可,尽管这并非品格的保证。 箴言 18:17:先诉说自己理由的人看似有理,直到邻人前来查问他。第一印象可能具有欺骗性。这节经文强调在任何争端中需要交叉验证和多方观点以揭示真相。 箴言 18:18:抽签使争端止息,并分开强者。在古代,抽签是公平解决争端的方法。这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能终止争论,尤其当涉及强势人物时。 箴言 18:19:被冒犯的兄弟比坚城难赢回,这样的争端如城堡的门闩。与亲近之人关系的创伤尤其难以愈合。冒犯所造成的障碍如同堡垒般坚固,敦促我们谨慎追求和解。 箴言 18:20:人的胃因他口中的果实得饱足;他嘴唇的出产使他满足。言语有后果。积极、智慧的言语带来满足,而有害的话语可能让人空虚或后悔。 箴言 18:21:舌头掌管生死,爱它的人将吃它的果实。舌头拥有建立或摧毁的巨大力量。这节经文强调言语的分量和明智使用的责任,因为其结果也会影响我们自己。 箴言 18:22:找到妻子的人找到好事,并从耶和华获得恩惠。婚姻被描绘为神的祝福。好的配偶是带来喜乐和神圣恩惠的礼物,反映了陪伴的价值。 箴言 18:23:穷人用恳求,富人却粗暴回答。这对比了穷人的谦卑与富人的傲慢。这是财富如何使人心变硬的批评,并呼吁无论地位如何都要以仁慈回应。 箴言 18:24:有朋友的人必须自己友善,但有一位朋友比兄弟更亲近。友谊需要努力和相互关怀。然而,有些朋友甚至超越家人般的忠诚——这是对罕见深厚纽带的肯定,反映了基督的忠实。 本章箴言充满了关于言语、关系、谦卑和信靠神的实用智慧。它挑战我们深思熟虑地生活,智慧地说话,并在生命的避风港中寻求耶和华,而不是短暂的安全感。
Category: Bible Commentary
Commentary onProverbs 17
Proverbs 17:1 Translation: “Better a dry morsel with peace in it than a house full of sacrificial feasts with strife.”Commentary: This proverb pits simplicity against abundance, favoring a modest life of tranquility over lavishness marred by conflict. The “dry morsel” suggests meager fare, yet its peace (שַׁלְוָה) is a treasure surpassing the noisy bounty of…
箴言第十七章
箴言第十七章箴言第十七章是《箴言》一书中内容丰富的一章,充满了关于人类行为、人际关系以及追求敬虔生活的实用智慧和洞见。这一章的谚语传统上被认为出自所罗门王之手,提供了永恒的指引。 箴言 17:1 – “宁可有一块干面包,享受和平与安静,也不愿满屋盛宴,却充满纷争。”这节经文为整章定下了基调,强调和平比物质丰盛更重要。在平静、充满爱的环境中简单用餐,远胜过在冲突中享用奢华盛宴。这提醒我们,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财富或伴随不和的过度享受更令人满足。在现代背景下,这或许挑战我们,让我们优先考虑健康的关系,而非追求地位或财产。 箴言 17:3 – “坩埚炼银,炉火炼金,耶和华试验人心。”在这里,所罗门用提炼贵金属的意象来说明上帝测试和净化人性的过程。正如火能去除银和金中的杂质,生活中的试炼——在上帝的引导下——揭示并炼净我们内心的本质。这表明挑战并非毫无意义,而是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机会。它呼吁我们在环境如熔炉般艰难时,仍要信靠神圣的目的。 箴言 17:9 – “爱护人情者掩盖过错,散布是非者离间密友。”这节经文强调宽恕在维系关系中的力量。“掩盖过错”并不是忽视错误,而是选择不去纠缠或宣扬它。相反,八卦和记恨会侵蚀信任与亲密。这是一个实用的告诫:若想让爱蓬勃发展,就要放下小怨,而不是放大它们。 箴言 17:14 – “挑起争端如同决堤,所以在争执爆发前就该止息。”这里的意象生动——一旦大坝决堤,洪水难以控制。同样,挑起争斗可能引发无法控制的后果。智慧在于缓和局势:在争论升级前停下来。在一个脾气急躁、网上争吵频发的世界,这是一个及时的提醒,要选择克制而非鲁莽对抗。 箴言 17:17 – “朋友时时都爱护,兄弟为患难而生。”这句深受喜爱的经文赞美了关系中的忠诚与支持。真正的朋友不因环境而动摇,家人——尤其是兄弟姐妹——往往在艰难时刻显出价值。这既是安慰,也是挑战:我们被呼召成为那恒久的朋友或可靠的兄弟姐妹,而不仅仅是期待别人如此。 箴言 17:22 – “喜乐的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这句箴言将情感健康与身体健康联系起来。喜乐与乐观能治愈并支撑我们,而绝望则耗尽活力。现代科学也印证了这一点——研究表明积极态度与更好的健康结果相关。灵性上,它鼓励我们在黑暗时期培养感恩与希望,信靠上帝。 箴言 17:27-28 – “有知识的人言语谨慎,有悟性的人性情平和。愚人若沉默,也被视为智慧;闭口不言,也显得有见识。”这两节结尾的经文赞扬了自制与沉默的美德。智慧不在于说出你所知道的一切,而在于深思熟虑地发言。有时,一言不发甚至能让愚人显得智慧!在一个过度分享的时代,这是一个反文化的号召:多倾听,少说话,谨慎斟酌言语。 总体反思箴言第十七章将和平、智慧、关系以及对上帝炼净工作的信靠交织在一起。它不注重宏大的神学陈述,而更关注塑造正直生活的日常选择。无论是选择和平而非纷争、宽恕而非八卦,还是沉默而非鲁莽言辞,这些箴言邀请我们有意识地生活。它们提醒我们,智慧不仅是知识,而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存在的混乱之中的艺术。对于信徒来说,这一章指向一种与上帝优先事项一致的生活,信靠祂引导我们度过熔炉与平静时刻。
Proverbs 17
Proverbs 17 is a rich chapter in the Book of Proverbs, filled with practical wisdom and insights about human behavior, relationships, and the pursuit of a godly life. Traditionally attributed to King Solomon, this collection of sayings offers timeless guidance. Proverbs 17:1 – “Better a dry crust with peace and quiet than a house full…
箴言第十六
章是《箴言书》中内容丰富的一章,充满了关于生活、决策以及我们与上帝关系方面的智慧。这部分内容被归因于所罗门王,他以对人性及神圣原则的深刻洞察而闻名。让我们通过对关键主题和经文的评论来稍微分解一下。 这一章以第1节的一个有力观点开篇:“心中的计划属于人,但口中的回答来自耶和华。”这为全章定下了基调——人类可以尽情地梦想和筹划,但最终的结果掌握在上帝手中。这是一个令人谦卑的提醒,尽管我们应该计划和提前思考,但我们并不是自己故事的最终作者。 第3节是一个经典:“将你的工作交托给耶和华,你的计划将得以确立。”这不是成功的魔法公式,而是号召将你的努力与上帝的旨意对齐。它表明,当你将所做之事奉献给比自己更大的东西时,随之而来的是稳定——不一定是财富或名声,而是一种在压力下依然坚定的使命感。 接着是第9节:“人的心计划自己的道路,但耶和华确立他的脚步。”这与第1节相呼应,但增加了一个转折——不仅是最终结果由上帝塑造,连我们走的每一步也是如此。你是否曾制定了一个计划却偏离了轨道,后来却发现结果比你想象的更好?这正是这里的氛围。这是关于信任而非控制。 第18节是著名的一句:“骄傲在败坏之前,狂妄在跌倒之前。”这是对自我的当头一棒。所罗门在说,当你开始觉得自己高不可攀时,你已经在下降的路上了。历史上充满了这样的例子——想想那些过于自信最终惨败的人物。另一方面,谦卑则能让你脚踏实地。 第25节发人深省:“有一条路在人看来是正确的,但它的尽头却是死亡之路。”这直指自我欺骗。我们很擅长为自己的选择找理由,但如果没有智慧(本章暗示是神圣的智慧),我们可能会在自以为正确的道路上走向毁灭。这是号召我们质疑自己的直觉并寻求指引。 总体而言,箴言第十六章将人的责任与神圣的主权交织在一起。它是实用的——好好计划,努力工作,保持谦卑——但也具有深刻的灵性,敦促人们依靠上帝的智慧而非自己的智慧。这一章并未承诺生活会一帆风顺,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在混乱的生活中以正直和希望导航。
Proverbs 16
Proverbs 16 is a rich chapter in the Book of Proverbs, filled with wisdom about life, decision-making, and our relationship with God. It’s part of the sayings attributed to King Solomon, known for his deep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 and divine principles. Let’s break it down a bit with some commentary on key themes and…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来自《圣经·旧约》,充满了实用智慧和道德洞见,主要归功于所罗门王。这一章以简洁的诗句对比了智者和愚人、义人与恶人的行为与结果。以下是我对这一章一些关键主题和经文的评论,用我自己的话来反映其意义和现代相关性。 这一章以一句永恒的观察开篇:“温柔的回答平息怒气,严厉的话激起愤怒”(《箴言》15:1)。这为后面的大部分内容定下了基调——关注言语和态度的力量。它提醒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的回应方式可以缓解冲突,也可以火上浇油。所罗门建议,智者选择克制和善良,而不是冲动的严厉,这在今天激烈的网络争论中似乎同样适用。 第3节,“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监视恶人与善人”,引入了神的无所不知的主题。这既令人安慰又发人深省——神看见一切,从善行到隐藏的不公。这不仅关乎责任,也是对正直的号召,知道没有什么是神公正的目光所遗漏的。这与第11节相呼应:“死亡与毁灭在耶和华面前显露,何况人的内心呢!”如果神连坟墓的奥秘都能洞察,我们的思想和动机对祂来说更是如敞开的书。 我最喜欢的经文之一是15:13:“快乐的心使面容欢愉,心痛压碎灵魂。”这是关于内心喜悦与外在表情联系的简单而深刻的真理。所罗门并不否认生活的艰难——心痛是真实且摧毁性的——但他指出喜乐精神的韧性。这不是假装快乐,而是培养一颗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光明的心,这与现代心理学关于情绪韧性的讨论不谋而合。 这一章反复对比智者和愚人。例如第18节:“暴躁的人挑起争端,耐心的人平息争吵。”这里的智慧是实际的——不仅是智力上的,更是关系上的。愚人发泄情绪、激化矛盾;智者寻求和平。同样,第21节说:“愚昧给无知的人带来欢乐,有悟性的人保持正直的道路。”愚人追逐短暂的刺激,无视后果,而智者以目标和远见指引人生。 第27节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和道德观点:“贪婪的人毁坏自己的家,厌恶贿赂的人得以存活。”所罗门警告,贪婪不仅伤害个人,还波及家庭和社区。诚信,即使有所代价,也能保全生命。在当今企业丑闻和个人投机盛行的时代,这一点尤其发人深省,抵制走捷径的诱惑似乎无处不在。 最后,《箴言》15:33将整章串联起来:“智慧的教导是敬畏耶和华,谦卑在尊荣之前。”“敬畏耶和华”不是恐惧,而是敬仰——承认神的权威是一切智慧的基础。谦卑也是真正伟大的前提,颠覆了世人对自我推销的痴迷。这是一个安静的挑战:要深思熟虑地生活,谨慎地说话,正义地行事,相信尊荣会降临在那些不追逐它的人身上。 简而言之,《箴言》第十五章是关于如何好好生活的指南——在关系上、道德上和灵性上。它不那么多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我们如何说话,如何处理愤怒,如何追求喜悦,如何与正直对齐。它的智慧既古老又即时,是指引我们在公元前1000年或2025年3月15日做人的复杂性的指南针。
Proverbs 15
Proverbs 15, from the Old Testament of the Bible, is a rich chapter filled with practical wisdom and moral insight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King Solomon. It contrasts the behaviors and outcomes of the wise and the foolish, the righteous and the wicked, often in succinct, poetic couplets. Below is a commentary on some key themes…
箴言第十四
箴言第十四章提供了一组丰富的智慧,比较了义人与愚人、智者与恶者的不同道路。让我们探讨几个关键经文,并反思它们的意义和相关性。 箴言 14:1 – “智慧妇人建立她的家,愚昧妇人亲手拆毁。”这节经文谈到了我们的行动在塑造生活和关系中的力量。一个智慧的女人(或人)努力创造稳定、培育家庭并促进成长。相反,愚昧——无论是通过鲁莽、自私还是疏忽——摧毁了原本可以坚固的东西。这是一个永恒的提醒,关于个人责任和我们选择的长远影响。 箴言 14:12 –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却是死亡之路。”这是较发人深省的箴言之一,警告人们不要脱离智慧或神的指引而过于自信。基于感情或有限的视角来合理化我们的决定很容易,但这节经文表明,某一刻感觉正确的道路若不与真理一致,可能导致毁灭。它呼吁谦卑和辨识——对照更高的标准检查我们的道路。 箴言 14:23 – “凡劳力都有益处,唇舌之言只致贫穷。”努力工作有回报,空话无益。在当今这个充满干扰和拖延的世界,这句话依然有共鸣。它不仅关乎体力劳动,而是对任何追求——无论是智力、情感还是精神上的勤奋。努力与“唇舌之言”的对比凸显了行动胜于单纯意图的价值。 箴言 14:29 – “不轻易发怒的,智慧广大;性情急躁的,高举愚昧。”这里将耐心与智慧联系起来,而急躁的脾气则暴露了缺乏自制。这在我们快节奏、反应过激的文化中尤为相关——想想社交媒体上的冲动爆发,往往压倒了反思。这节经文表明,掌控自己的情绪是真正智慧的标志。 箴言 14:34 – “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这将焦点转向集体层面。一个建立在正义、正直和道德清晰之上的社会会兴盛,而腐败和邪恶则使其堕落。这一原则促使人们反思领导力、社区价值观以及个人对更大福祉的贡献。 总的来说,箴言第十四章编织了一幅实用与道德洞见的织锦——鼓励智慧、勤奋和公义,同时警告人们警惕骄傲、懒惰和鲁莽。这些不仅仅是古老的格言;它们挑战了现代人对成功、人际关系和个人品格的假设。
Proverbs 14
Proverbs 14 offers a rich collection of wisdom, contrasting the ways of the righteous with the foolish, the wise with the wicked. Let’s explore a few key verses and reflect on their meaning and relevance. Overall, Proverbs 14 weaves a tapestry of practical and moral insights—encouraging wisdom, diligence, and righteousness while warning against pride, laz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