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一书的第四章在充满困惑和恐惧的世界中,如同一座清晰与安慰的灯塔。这封信由使徒约翰于公元85-95年左右写成,约翰一书第4章呼召信徒分辨真理与欺骗,住在神完美的爱中,并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反映这种爱。对于2025年的读者——无论是基督徒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中航行,还是非基督徒在不确定中寻找意义——这一章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指南,帮助我们以分辨、爱和确信生活。它与耶稣的教导和祂对所有信徒的祷告深深共鸣,为应对我们复杂现代世界的挑战提供了永恒的智慧和实用见解。 在分裂的世界中寻求真理与爱 在2025年4月,真理似乎越来越难以捉摸。虚假信息在数字平台上如野火般蔓延,意识形态的回音室加深了社会分歧,恐惧——对未来、对他人、对我们自己的恐惧——紧紧抓住人心。基督徒面临着在一种常常轻视或扭曲信仰的文化中坚守信仰的艰巨任务,而非基督徒则在社会的流沙中寻找坚固的立足点。在这片混乱中,约翰一书第4章以紧迫和温柔的声音发声:试验那些灵,住在神的爱中,让那爱驱散恐惧。这不仅仅是古老的建议——它是一条生命线,一种在喧嚣中航行并将自己锚定在神的现实——在耶稣基督身上体现的现实——中的方式。 约翰的信息依赖于两个基础支柱:分辨和爱。在一个充斥着竞争声音的世界中,他敦促我们将所听到的与耶稣的真理相对照,耶稣曾宣称: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NKJV)。 在一个爱常常被简化为肤浅的情感或自私的时代的时代,约翰提醒我们,神的爱——在基督的牺牲中展现——既是我们爱他人的榜样,也是源泉。在我们逐节探讨约翰一书第4章时,我们将探索其深意,提取其智慧,以在2025年以清晰和怜悯生活。这篇反思将圣经洞见与当代相关性交织在一起,为信徒和寻求者提供指导,帮助我们以神圣爱的转化力量面对属灵的欺骗、个人的恐惧和关系挑战。 试验那些灵:分辨真理与欺骗 (约翰一书 4:1-6, NKJV) 约翰以一个发人深省的命令开始: “亲爱的弟兄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神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不是出于神的;这是那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你们是属神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他们是属世界的,所以讲世界的话,世界也听从他们。我们是属神的,认识神的就听从我们;不属神的,就不听从我们。从此我们可以认出真理的灵和谬妄的灵来” (约翰一书 4:1-6, NKJV)。 在一个充斥着声音的世界——社交媒体影响者、思想领袖、灵性导师——约翰“试验那些灵”的呼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相关性。希腊语“试验”一词,dokimazō,意为检验或证明,就像珠宝商检查宝石以验证其真实性。约翰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试金石:那灵或教导是否承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种承认不仅仅是口头声明——它是对耶稣道成肉身的承认,祂作为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的双重本质,这是福音信息的核心。 对于约翰的原始听众,这个试验针对的是否认耶稣肉身人性的诺斯底式异端,声称祂是灵或幻影。今天,这种挑战以更微妙的形式持续存在。一些意识形态将耶稣贬低为仅仅是道德教师,剥夺了祂的神性,而另一些则将祂的肉身复活视为神话,削弱了祂的人性。约翰将这种扭曲标记为“敌基督者的灵”——反对基督真实身份和使命的力量。然而,他提供了安慰:“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内住的圣灵赋予信徒分辨和战胜这些欺骗的能力。 在2025年,对分辨的需求尤为迫切。虚假信息充斥我们的信息流——深度伪造模糊现实,偏见的算法放大分歧,回音室强化半真半假。虚假教导比比皆是,从扭曲圣经的邪教到世俗意识形态,如相对主义(“真理是主观的”)或唯物主义(“只有可见的才重要”)。这些“灵”否认耶稣是道路和真理,提供通往意义的伪造路径。 我们今天如何试验那些灵?从圣经开始——一个教导是否与圣经对耶稣的启示一致?通过祷告进行交叉核对,求圣灵赐予智慧 (雅各书 1:5, NKJV)。在日常生活中,这意味着在转发一个声明之前暂停,研究一个演讲者的信仰,或根据基督的生平评估一个哲学。这是谨慎,在一个真理常常为点击量牺牲的世界中保护我们的思想免受欺骗。 神的爱与我们的爱:福音的核心 (约翰一书 4:7-12, NKJV) 约翰接着转向爱的主题: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神差祂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祂得生,神爱我们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约翰一书 4:7-12, NKJV)。 在这里,约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神就是爱。”这不是一个模糊的陈词滥调——它是神本质的定义性属性,在耶稣牺牲的死亡中具体展现。希腊语“挽回祭”一词,hilasmos,指的是一个满足神公义的赎罪祭,突显了这种爱的深度和代价。神的爱不是对我们功绩的回应;它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自由地给予以使我们与祂和好。 约翰将爱与关系联系在一起:认识神意味着爱他人。“由神而生”一词指向重生——一种使我们能够反映神圣爱的转变。耶稣是这种爱的终极显现,被差遣“使我们藉着祂得生”。我们对彼此的爱不仅仅是道德义务;它是神在我们里面的证据。 在2025年,爱常常被误解。社交媒体将其简化为点赞和分享——一种验证的交易游戏。分歧滋生——政治部落、取消文化、仇恨言论——而真实的联系减弱。约翰的话语切穿这片喧嚣:真正的爱是无私的,植根于神的本质,而非人类的心血来潮。 活出这种爱意味着有意的行动:倾听受伤的朋友,在收容所志愿服务,或弥合家庭分歧。这是选择同理而非愤怒,慷慨而非贪婪。对于基督徒,这是见证——我们的爱使不可见的神变得可见。对所有人来说,这是迈向愈合一个破碎世界的步伐。 住在爱中:通过圣灵的确信 (约翰一书 4:13-16, NKJV) 约翰继续关注确信: “神将祂的灵赐给我们,从此就知道我们是住在祂里面,祂也住在我们里面。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凡认耶稣为神儿子的,神就住在他里面,他也住在神里面。神向我们所显的爱,我们也知道也信。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 (约翰一书 4:13-16, NKJV)。 住在神里面——活在祂的爱中——由圣灵的同在确证。圣灵见证耶稣作为救主的身份,将我们的信仰扎根于真理。这种相互的住——神在我们里面,我们在神里面——反映了耶稣的教导: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 (约翰福音 15:4, NKJV)。 希腊语“住”一词,menō,意为停留或居住——一种持续的、亲密的联系。在2025年,焦虑激增——经济不稳定、气候恐惧、社会动荡。住在爱中是一个激进的锚,通过祷告、默想圣经和敬拜来培养。 完全的爱驱散恐惧 (约翰一书…
Category: Bible Commentary
Discerning Truth and Abiding in Love
The fourth chapter of John’s First Epistle shines as a beacon of clarity and comfort in a world often clouded by confusion and fear.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around 85-95 AD, 1 John 4 calls believers to discern truth from deception, to dwell in God’s perfect love, and to reflect that love in their…
以神的儿女身份生活:对约翰一书第3章的深刻反思 (NKJV)
约翰一书的第三章揭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身份、义和爱的愿景,建立在第1章和第2章的团契、顺服和真理主题之上。这封信由使徒约翰于公元85-95年左右写成,约翰一书第3章呼召信徒接受他们作为神儿女的身份,在充满罪恶的世界中过义的生活,并以彼此相爱作为神本质的具体表达。对于2025年的读者——无论是寻求活出信仰的基督徒,还是在寻找意义的非基督徒——这一章提供了一幅深刻的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以及我们在人生不确定性中可以持有的确信。它呼应了耶稣的教导和祂对所有信徒的祷告,为应对当今复杂的世界提供了永恒的智慧和实用指导。 引言:在分裂时代中的身份与目的 在2025年4月,身份是一个战场。社交媒体放大了“定义你自己!”的声音——通过职业、政治、性别或点赞数——然而却让我们感到分裂、焦虑和不确定。基督徒们在挑战他们信仰的文化压力中挣扎,而非基督徒则在气候危机、经济变革和数字化过载中面对目的的空虚。在这片喧嚣中,约翰一书第3章以温柔而大胆的声音说道:你是神的儿女,蒙受无比的爱,被呼召走向义和爱。这不仅是神学——它是一条生命线,是通过神的现实——在耶稣基督身上体现的现实——来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世界的透镜。 约翰的信息植根于爱——神改变我们的爱,以及我们被呼召去反映的爱。这一章直面罪的黑暗,庆祝救赎的光明,并确信我们有神的同在。耶稣曾宣称: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NKJV), 祂是这一身份的基石。在我们逐节探讨约翰一书第3章时,我们将挖掘其深意,提取其智慧,以在2025年真实地生活,适用于信徒和寻求者。这篇反思将圣经洞见与当代相关性交织在一起,展示约翰的话语如何回应我们的挣扎,并指引我们走向与永恒现实一致的生活。 看哪,神的爱:我们作为儿女的身份 (约翰一书 3:1-3, NKJV) 约翰以惊叹开始: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约翰一书 3:1-3, NKJV)。 这是我们身份的核心:神的爱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希腊语“赐给我们”(dedōken)意味着一份丰厚的礼物——不劳而获、极其慷慨。对约翰来说,这不是未来的应许,而是现在的现实:“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然而,这其中仍有奥秘——当耶稣再来时,我们将完全像祂一样,因面对面见到祂而被改变。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革命性的。在2025年,价值与生产力或社交影响力挂钩,约翰却说你的价值是内在的——植根于神的爱,而非你的成果。非基督徒可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渴望:被认识、被爱、被接纳。世界“不认识我们”,因为它拒绝了耶稣,真理——但这种拒绝并不定义我们;神的收养定义了我们。 这种盼望洁净我们。知道我们将反映耶稣——纯洁、义——激励我们现在就如此生活。想象一个孩子模仿他们崇拜的父母——这不是被迫的,而是自然的。在一个充满表演性美德的文化中——想想精心策划的Instagram生活——这呼召我们进行真实的改变,与现实而非表象对齐。 义与罪:神儿女的标志 (约翰一书 3:4-10, NKJV) 约翰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你们知道主曾显现,为要除掉我们的罪,在祂里面并没有罪。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从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约翰一书 3:4-10, NKJV)。 约翰的语言直白:罪是无法无天,是对神秩序的反叛。耶稣显现“为要除掉我们的罪”,摧毁魔鬼的作为——撒旦,“谎言之父” (约翰福音 8:44, NKJV),蒙蔽我们看不到真理 (哥林多后书 4:4, NKJV)。从神生的不再持续犯罪;义是祂儿女的标志。 这不是说要达到无罪的完美——约翰已在第1章9节谈到赦免——而是关乎生活的方向。“行”(poieō)意味着习惯性行为。基督徒不是因偶尔的跌倒而被定义,而是因走向义的轨迹,由神的“道”(圣灵或新生命)赋予力量。与此相对的是魔鬼的儿女——那些拥抱罪之黑暗的人。 在2025年,这对两类人都构成挑战。基督徒面对诱惑——贪婪、愤怒、冷漠——在一个将过剩正常化的世界中。约翰说:你作为神儿女的身份呼召你走向更高处。非基督徒可能看到一面镜子:什么习惯定义了你?对屏幕的瘾、怨恨或自私?约翰的智慧是实用的——义反映现实;罪扭曲现实。耶稣,生命,提供从奴役中解脱的自由: “凡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约翰福音 8:34, NKJV)。 践行这一点意味着拒绝文化谎言——例如“忙碌定义你”——拥抱神的真理。 彼此相爱:神生命的证据 (约翰一书 3:11-15, NKJV) 约翰转向爱: “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信息。不可像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弟兄……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 (约翰一书 3:11-14, NKJV)。 爱是不可商量的——这是最初的信息,植根于耶稣的命令: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Living as Children of God: A Deep Reflection on 1 John 3 (NKJV)
The third chapter of John’s First Epistle unveils a breathtaking vision of identity, righteousness, and love, building on the themes of fellowship, obedience, and truth from chapters 1 and 2.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around 85-95 AD, 1 John 3 calls believers to embrace their status as God’s children, to live righteously in a…
存留在爱、真理与智慧中:对约翰一书第2章的深刻反思 (NKJV)
约翰一书的第二章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建立在第一章所奠定的团契与光明基础上。这封信由使徒约翰于公元85-95年左右写成,约翰一书第2章邀请我们进入顺服、爱和分辨的生活——这些品质反映了耶稣基督的本质。对于今天的读者——无论是否是基督徒——这一章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指南,帮助我们在充满困惑、分裂和相互竞争的真理的世界中智慧地生活。它挑战我们将生活与基督的命令对齐,真诚地去爱,抵挡世俗诱惑的吸引力,并在祂——终极现实的源泉——中存留。在一个智慧常常被信息所掩盖的时代,约翰一书第2章如同一盏明灯,呼应耶稣的教导和祂对所有信徒的祷告,同时为应对现代生活提供了实用见解。 引言:当今对智慧的需求 在2025年,我们生活在一个悖论中: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拥有如此多的知识获取途径,然而我们对智慧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观点,新闻周期编织着叙事,技术承诺提供解决方案——然而焦虑、孤独和两极分化却无处不在。基督徒们在文化变迁中努力保持忠于信仰,而非基督徒则在瞬息万变的趋势和道德模糊的景观中寻找意义。在这片混乱中,约翰一书第2章以清晰和深度的语言发声,不仅提供规则,更提供一种存在方式——扎根于神的智慧,体现在耶稣身上,对所有寻求它的人开放。 从圣经的角度看,智慧并非仅仅是智力。箴言 9:10 (NKJV) 宣称: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这是一种实用且关系的认知——分辨对错、真假、生死。约翰在这一章中的话语是这种智慧的大师课,教导我们如何通过耶稣——祂曾说: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NKJV), 与现实——神自己——保持一致。 基督我们的辩护者:恩典作为智慧的基础 (约翰一书 2:1-2, NKJV) 约翰以牧者的关怀语气开篇: “我小子们哪,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是要叫你们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辩护者,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祂自己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为普天下人的罪” (约翰一书 2:1-2, NKJV)。 这里是智慧的第一层:目标是圣洁,但完美并非前提。约翰没有因我们的失败而羞辱我们;他指向耶稣,我们的辩护者。希腊语“辩护者”(paraklētos)意为站在我们身边、为我们辩护的人——一个带有关系温暖的法律术语。耶稣,这位义者,不仅仅是我们的辩护者;祂是“挽回祭”——满足神公义的赎罪祭,不仅覆盖信徒的罪,也覆盖全世界的罪。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基础。在一个痴迷于自我提升的文化中——想想无尽的生产力技巧或健康趋势——约翰一书第2章提醒我们,智慧始于恩典。我们不是靠自己赚取神的青睐;耶稣为我们担保。这将我们从罪疚和表现的跑步机中解放出来,将我们扎根于超越自身的现实中。非基督徒可能将此视为一个邀请:你无需完美无瑕就能接近神圣——已经有一座桥梁搭建好了。 想想当今“一切都要完美”的压力。社交媒体展示精心策划的生活——完美的职业、家庭、身体——而心理健康危机却激增。这里的智慧是反文化的:承认你的局限,并在为你代求的那一位中找到力量。耶稣,真理,体现了这一现实,确保我们在混乱中从不孤单。 顺服:智慧的实践 (约翰一书 2:3-6, NKJV) 约翰接着提出了一个试金石: “我们若遵守祂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祂。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的,真理也不在他里面。凡遵守主道的,爱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因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祂里面。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约翰一书 2:3-6, NKJV)。 智慧不是抽象的——它是活出来的。认识耶稣意味着顺服祂,不是出于义务,而是出于爱。耶稣自己教导说: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约翰福音 14:15, NKJV)。 这不是盲目的规则遵循;而是关系的正直。如果我声称爱我的配偶却忽视他们最深切的愿望,我的话就显得空洞。同样,约翰说,声称认识耶稣却没有行动是自欺。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挑战了自满。宣称信仰很容易——参加教会礼拜,在网上发布圣经经文——但我们的生活是否反映基督的爱、谦卑和公义?在2025年,这可能意味着拒绝消费主义的掌控,关怀边缘化群体,或在艰难时选择宽恕。非基督徒也能产生共鸣:智慧要求一致性。我们多常说重视诚实,却为方便而扭曲真相?或者宣扬善良,却在网上发泄怒气? 像耶稣那样行走是实用的智慧。祂喂饱饥饿的人,触摸被遗弃的人,向权势说真话。今天,这可能表现为在收容所做志愿者,倾听挣扎中的朋友,或反对不公——这些行为与现实而非世界的扭曲一致。 爱的诫命:智慧的核心 (约翰一书 2:7-11, NKJV) 约翰进一步深化这一点: “弟兄们,我写给你们的,不是一条新命令,乃是你们从起初所受的旧命令;这旧命令就是你们所听见的道。再者,我写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在祂并在你们身上都是真的,因为黑暗渐渐过去,真光已经照耀。人若说他住在光明中,却恨他的弟兄,他仍在黑暗里,直到如今。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惟独恨弟兄的,是在黑暗里,且在黑暗里行,也不知道往哪里去,因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 (约翰一书 2:7-11, NKJV)。 爱是智慧的核心。约翰称之为旧命令——根植于利未记 19:18 (NKJV),“要爱人如己”——同时也是新命令,被耶稣重新定义:…
Abiding in Love, Truth, and Wisdom: A Deep Reflection on 1 John 2 (NKJV)
The second chapter of John’s First Epistle is a treasure trove of wisdom,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fellowship and light established in chapter 1.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around 85-95 AD, 1 John 2 invites us into a life of obedience, love, and discernment—qualities that reflect the very nature of Jesus Christ. For…
行在光明中:对约翰一书第1章的反思
Here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ovided text into Chinese, with Bible verses from the New King James Version (NKJV) translated accordingly: 约翰一书以一个强有力的邀请开篇,呼吁团契、真理以及扎根于上帝现实的生活。这封信由使徒约翰于公元85-95年左右写成,第1章引入了光明、认罪和耶稣基督的变革力量等主题。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一章既是神学基础,也是实用指南,呼应了耶稣的教导和祂对所有信徒——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祷告。 生命之道(约翰一书 1:1-4,NKJV) 约翰以个人见证开始: “那从起初原有的,我们曾听见,曾亲眼看见,曾仔细观看,我们的手也摸过,关于生命之道—” (约翰一书 1:1, NKJV)。 这是耶稣,永恒的道成肉身,如约翰福音 1:1-14 (NKJV) 所述: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约翰福音 1:1, 14, NKJV)。 约翰宣告他亲密认识的那一位,呼应耶稣自己的话语: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NKJV)。 耶稣是支撑一切存在的真理化身。约翰的目标是联结: “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也可以与我们相交;而我们的相交是与父和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同在的” (约翰一书 1:3, NKJV)。 这反映了耶稣在约翰福音 17:20-21 (NKJV) 中的祷告: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 (约翰福音…
Walking in the Light: A Reflection on 1 John 1
Walking in the Light: A Reflection on 1 John 1 The First Epistle of John opens with a powerful invitation to fellowship, truth, and a life rooted in God’s reality.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around 85-95 AD, 1 John 1 introduces themes of light, confession, and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Jesus Christ. For modern…
永恒智慧与现代生活:箴言31章的解读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箴言》31章吧!这一章经常因其描绘了一位贤德的妇人而被人们提及,但其实它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内容。传统上,这一章与利慕伊勒王有关,尽管我们不太确定他到底是谁——有些人认为他可能是所罗门王的化名,因为所罗门是《箴言》大部分内容的作者。从历史资料来看,比如你在网上查到的圣经百科全书,利慕伊勒可能是一位真实的统治者,他的母亲将这些宝贵的智慧传授给了他;也可能是所罗门在传达自己母亲的教诲。不管怎样,这一章以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教导开篇,然后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人物。酷的是,这不仅仅是古老的圣经教条——它蕴含着实用的智慧,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能从中受益。所以,让我们一节一节地分析,看看它如何融入今天的日常生活。 箴言31:1 利慕伊勒王的言语,是他母亲教训他的真言。 我们从利慕伊勒王记录下他母亲的教导开始。这就像是对父母如何塑造我们的终极认可。想想看——那些来自经验丰富的人的小建议会伴随你一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世界里,听听真正了解你的人的话,会让你感到踏实。这不是盲目服从,而是筛选信息,珍视来自爱和关怀的智慧。这为接下来的一切定下了基调——它是私人的、发自内心的,旨在引导我们。 回想一下史蒂夫·乔布斯——他的养父母鼓励他保持好奇心,这点燃了科技革命的火花。再比如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她父亲对教育的坚持让她成为了全球的声音。这些不是圣经故事,而是真实的例子,展示了父母的智慧如何点燃激情。这表明,母亲或父亲的话语可以超越时代,影响各行各业的人。 有什么收获?花点时间想想你从父母或亲近的人那里得到的最好建议。也许是“做你自己”或“继续努力”。写下来,好好想想,看看它如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这就像在喧嚣中拥有一个指南针。 箴言31:2 我的儿子啊,我腹中生的儿子啊,我许愿得的儿子啊,我当怎样教训你呢? 在这里,母亲真诚地称呼利慕伊勒为“我腹中生的儿子”和“我许愿得的儿子”——这温柔得近乎诗意。她不是在发号施令,而是在深情地交流。这提醒我们,当你与关心的人交谈时,如何说和说什么同样重要。这种个人化的表达能让人们真正倾听你,无论你是父母、朋友还是老板。 想想纳尔逊·曼德拉——他的演讲不仅智慧,而且感人,因为你能感受到他每句话中的真心。或者奥普拉·温弗瑞,她的事业建立在与人建立家人般的联系上。这就是这节经文所指的——用关怀包裹的话语会持续更久,带来更多益处。 试试这个:下次你与人交谈时,尤其是在严肃的时刻,让他们知道你支持他们。也许是简单的一句“我支持你”,或者只是倾听而不打断。这是建立信任的过程,无论你是领导团队还是与朋友闲聊,都很有效。 箴言31:3 不要将你的精力花在女人身上,也不要行那使君王败坏的事。 好吧,这是一个警告——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拖你后腿的事情上,比如追求错误的关系或坏习惯。这虽然是针对国王的,但实际上适用于任何有责任的人。专注于提升自己,而不是摧毁自己。自控是关键。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看90年代比尔·克林顿的丑闻;它不仅毁了他的声誉,还动摇了整个政府。或者泰格·伍兹——他的个人失误让辉煌的职业生涯暂时脱轨。这些不是宗教故事,而是人类的教训,表明失去纪律会让你付出巨大代价,无论你是谁。 试试这个:找出一样耗费你精力的事情——也许是无休止地刷手机或一段有毒的友谊——然后减少它。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代替,比如一个爱好或目标。这很难,但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会让你保持稳定。 箴言31:4-5 利慕伊勒啊,君王不可喝清酒,君王不可喝清酒;首领也不可贪饮烈酒;恐怕他们喝了,就忘记律例,颠倒一切困苦人的是非。 这节经文很直接——领导者不应该酗酒,因为酒精会模糊你的头脑,搞砸你的判断力。如果你负责,你必须保持清醒,为人民做正确的事。但这不只关乎酒精,而是任何让你在别人依赖你时分心的事物。 我们见过这种情况——想想多伦多市长罗布·福特,他的毒品问题让他的领导变成了一场闹剧。或者艾米·怀恩豪斯,她的才华被毒瘾埋没。这些都是提醒,失去清醒会毁掉的不仅是自己的生活——还会波及周围的人。 小建议:检查一下什么在模糊你的注意力。深夜刷剧太多?某个戒不掉的习惯?稍微减少一点。清醒的头脑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无论你是在管理公司还是在计划晚餐。 箴言31:6-7 可以把烈酒给将亡的人喝,把清酒给苦心的人喝;让他们喝了,就忘记自己的贫穷,不再记念自己的苦楚。 这节经文来了个大转折——在说国王应该远离酒后,又说:“嘿,给那些受苦的人一些酒吧。”这不是在鼓励成瘾,而是说在某些情况下,一点缓解对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是有意义的。情境决定一切——有个时间和地点。 在大萧条时期,人们依赖任何能让他们撑下去的东西——酒精对一些人来说是廉价的逃避。或者想想新冠封锁期间——人们转向舒适食物或电视剧来应对。这不是解决办法,但当生活压得你喘不过气时,需要喘口气是人之常情。 试试这个:如果有人在挣扎,也许可以提供一点小安慰——一杯咖啡、一次聊天,任何能减轻负担的东西。如果你自己感到痛苦,休息一下也没关系。只是要控制好,准备好继续前行。 箴言31:8-9 你当为哑巴开口,为一切孤苦的人伸冤。你当开口按公义判断,为困苦和穷乏的人辨屈。 这是一记重拳——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说话。这是为了正义而冒险,特别是为弱势群体。如果你有声音,就在需要的地方使用它。这是有心的领导,而不仅仅是头衔。 看看格蕾塔·通贝里——她很年轻,但她在为地球大声疾呼,而其他人做不到。或者布莱恩·史蒂文森,为死囚犯争取权利,否则他们会被遗忘。这些不是圣人,而是看到错误并开口的人,证明这个理念在任何地方都成立。 试试这个:下次你看到不对劲的事情——也许是在工作场所或社区——说点什么。不需要长篇大论;即使是轻声细语也能改变局面。站出来感觉有风险,但这是改变的开始。 箴言31:10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珠玉。 这里开始讲“贤德的妇人”,但别走神——这适用于任何有坚实品格的人。它说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金钱或外表,而在于做一个可靠的人。珠玉虽好,但正直无价。 鲁思·巴德·金斯伯格不是因为银行账户而出名——她为正义而战,那是她的遗产。或者罗杰斯先生——他的善良胜过任何薪水。这些生命都在呐喊:品格永远胜过浮华。 试试这个:专注于持久的东西——做那个守信、乐于助人、真实的人。问问自己:你是在追逐闪亮的东西,还是在构建真实的东西?选择真实——它回报更长久。 箴言31:11 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 信任是这里的明星——如果你的伴侣知道你支持他们,一切都会更顺畅。这不只是婚姻;任何建立在可靠性之上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强大。有信任,你们都会赢。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就是以这种信任合作,打造了一个造福世界的强大力量。或者想想列侬和麦卡特尼——在一切变糟之前,他们的信任创造了魔法。这是人类化学的最佳体现。 试试这个:做别人可以依靠的人——出现、兑现承诺。问问自己:人们能信任我处理大事吗?努力做到这一点,你的关系会日渐坚固。 箴言31:12 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这关乎持续地对某人好,不仅仅是当事情容易时。这是一个长期的承诺,要提升对方,而不是拖累对方。这种稳定的善良构建了值得过的生活。 再看看弗雷德·罗杰斯——他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好事,没有间断。或者想想疫情期间的护士,始终为病人服务。这就是坚持善良的安静力量。 试试这个:养成习惯——每天为亲近的人做一件好事。可能是发条短信、帮个忙,任何事。这不张扬,但会累积成你们都欣赏的坚实基础。 箴言31:13 她寻找羊绒和麻,自己动手做成衣裳。 勤奋是这里的主题——她出去找材料,亲手制作。这关乎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基础。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想想今天的工匠——编织或制作,投入数小时追求质量。或者二战期间的工厂工人,用双手让世界运转。这不华丽,但真实且重要。 试试这个:选一个你一直在偷懒的任务,全力以赴。可能是打扫卫生或工作项目——只要做好。你会感觉更好,成果也会体现出来。 箴言31:14 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 这位女士足智多谋——她走出去,找到好东西带回家。这关乎为了照顾你的人而不惜多走一步,而不是安于现状。 全球贸易是现代的回声——船只跨越海洋运送货物,让我们拥有多样性。或者想想父母为了最好的学习用品而驱车数英里。这是为了目的而付出的努力,普遍适用。…
Timeless Wisdom for Modern Living: A Commentary on Proverbs 31
Let’s dive into Proverbs 31, a chapter that’s often talked about for its portrait of a virtuous woman but has so much more to offer. It’s traditionally linked to King Lemuel, though we’re not totally sure who he was—some folks think he might be a stand-in for King Solomon, the big name behind most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