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15是一首简洁而深刻的诗篇,作者是大卫,它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谁能居住在神的殿中?答案揭示了一种扎根于真理——即现实本身——的生活,同时警告人们远离欺骗的幻象。本篇评论探讨了诗篇15如何将真理描绘为现实的本质,而欺骗则是误导的虚假。它结合了耶稣的《撒种的比喻》来阐释这些观念,表明选择真理使我们与神的现实保持一致,并引领我们走向永恒意义的生活。 诗篇15:真理居住者的特质 诗篇15(NKJV,中文翻译) 大卫的诗。 1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居住你的圣山? 2 就是行为正直,行事公义,心里说真话的人; 3 他不以舌头毁谤人,不恶待邻舍,也不接受对朋友的责难; 4 他眼中藐视卑鄙之人,却尊重敬畏耶和华的人;他虽起誓自损,也不更改; 5 他不放债取利,也不受贿害无辜。凡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这首诗以一个问题开篇:“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居住你的圣山?”(第1节)。这为描述配得神同在的人设定了基础。答案强调了正直行事、公义做事、心里说真话的特质(第2节)。这些特质反映了一种扎根于真理的生活,这种真理反映了神自身的本性。诗篇继续列举了体现这一承诺的行为——避免毁谤、信守承诺、拒绝贪婪——并以“凡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第5节)的应许作为结尾。 真理即现实 在圣经的意义上,真理不仅是事实的准确性;它是由神定义的现实。诗篇15:2说,义人“心里说真话”,这表明内心与神不变秩序的真实本质保持一致。真理是存在的基石,根植于神自身,祂被描述为“独一的真神”(约翰福音17:3,NKJV,中文翻译:“这就是永生:他们认识你——独一的真神,以及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活在真理中就是拥抱现实——神的现实——摆脱扭曲或伪装。 诗篇15中赞扬的行为反映了真理即现实的原则。行为正直和行事公义(第2节)意味着按照神对人类生活的设计一致地生活。信守承诺,即使自己受损(第4节),以及拒绝通过高利贷或贿赂剥削他人(第5节),表明拒绝为了个人利益而扭曲现实的捷径。这种真理的生活是稳定且持久的,因为它与事物的真实本质相符。 欺骗即幻象 相比之下,欺骗是一种幻象——一种偏离神的虚假现实。诗篇15隐含地谴责欺骗行为:用舌头毁谤(第3节)、恶待邻舍(第3节)、或受贿害无辜(第5节)。这些行为制造了虚假——毁谤扭曲名誉,贿赂败坏正义,伤害他人否定神赋予的尊严。这些幻象可能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在现实的重压下它们会崩塌,使欺骗者变得不稳定。 因此,选择真理而非欺骗,就是选择现实而非虚假。这是有意拒绝那些看似诱人但最终导致毁灭的幻象。耶稣的教导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正如祂的一个生动比喻所示。 撒种的比喻:真理战胜幻象 耶稣的《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1–23)阐明了活在真理与陷入欺骗之间的对比。在这个比喻中,撒种者在四种不同的土壤上撒种,每种土壤代表人们对“国度的道”——神真理的隐喻——的不同回应。 马太福音13:18–23(NKJV,中文翻译) 18 “所以,你们要听这撒种的比喻:19 凡听见国度的道而不明白的,恶者就来,把撒在他心里的夺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20 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21 只因他里面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遇患难或逼迫,立刻就跌倒了。22 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但世上的思虑和财富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他就不能结果子。23 那撒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又明白,果然结果子,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好土”(第23节)代表那些听见真理、明白真理并让真理塑造他们生活的人,结出丰硕的果子。这与诗篇15的真理居住者相呼应,他们的生活因扎根于现实而富有成果。然而,其他土壤则描绘了欺骗的幻象:路旁的土壤因分心而失去真理,石头地因压力而放弃真理,荆棘地被“财富的迷惑”(第22节)挤住——这是幻象破坏力的有力意象。 这个比喻表明,选择真理是主动且有意的。就像好土一样,诗篇15中的人拥抱现实——神的话语——并拒绝那些使其他土壤偏离的虚假。这一选择带来今生和永恒的果实。 选择现实而非虚假 诗篇15与撒种的比喻共同强调,活在真理中就是选择现实而非虚假。这不是被动的决定,而是每天致力于与神的真理保持一致,而不是世界的幻象。耶稣将这一选择与永生联系起来,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NKJV,中文翻译:“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跟随真理就是跟随祂,确保在神的同在中永远有份。 欺骗的幻象——财富、权力或自我辩解——可能诱惑我们,但它们无法对抗现实。诗篇15的应许“凡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第5节)呼应了比喻中丰硕的收成,指向一种扎根于神不变真理的生活。 应用:走真理之路 今天,我们可以实际应用这些原则: 结论 诗篇15发出一个永恒的呼召,要活在真理中——真理即现实本身,并拒绝欺骗——那引领人迷失的幻象。耶稣的撒种的比喻使这一观念生动起来,表明拥抱真理会带来丰硕而持久的存在。选择真理之路就是选择现实而非虚假——这一决定不仅尊崇神,也确保我们能“寄居[祂的]帐幕”直到永远(诗篇15:1)。
Category: Bible
Bible Topics
Psalm 15: Truth as Reality, Deception as Illusion
Psalm 15, a concise yet profound psalm attributed to David, ask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who may dwell in God’s presence? The answer reveals a life rooted in truth—understood as reality itself—while warning against the illusions of deception. This commentary examines how Psalm 15 portrays truth as the essence of reality and deception as a misleading…
诗篇14:智慧与公义之路
诗篇14(新国王詹姆斯版)生动地对比了那些行走在神光辉真理中的人与那些被“谎言之父”(约翰福音8:44)谎言所困的人。诗篇开篇以一句震撼的宣告开始:“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败坏了,行了可憎恶的事,没有一个人行善。”(诗篇14:1)这为探索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奠定了基础:神的儿女——真理、生命和光明的儿女——他们追求智慧和公义;以及受欺骗者,他们在撒但谎言的黑暗中跌倒。通过诗篇14、一个比喻和其他圣经经文,我们揭示了作为神儿女的身份,以及我们帮助那些被邪恶者欺骗之人的使命,最终呼吁我们每天选择真理、生命和光明,并为那些迷失在谎言中的人祈祷。 愚顽与受欺骗者:被谎言所困 诗篇14描述了愚顽人拒绝神是一种内心的否定,导致败坏:“他们都偏离了正路,一同变为污秽;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诗篇14:3)这种愚昧反映了撒但的工作,他是“说谎者,也是谎言之父”(约翰福音8:44),欺骗人类相信他们可以离开神而兴盛。受欺骗者接受谎言,以为谎言带来自由,实则带来束缚,正如保罗警告:“这世代之神弄瞎了不信之人的心眼,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不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后书4:4) 这种欺骗的结果是恐惧和绝望。诗篇14:5说:“他们在那里大大地害怕,因为神在义人的世代中。”没有神的同在,受欺骗者生活在恐惧中,容易被生活的无常所击倒。保罗描述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既然不喜欢在知识中存留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马书1:28)被邪恶者缠住,他们面临属灵的死亡,相信那些只通向毁灭的谎言。 神的儿女:真理、生命和光明的儿女 相比之下,诗篇14颂扬“义人的世代”(诗篇14:5),即神的儿女,他们体现真理、生命和光明。这些身份植根于基督,并由恩典赋予: 这些身份不是赚来的,而是通过信心领受的:“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罗马书3:22)神的儿女活在神的爱中,脱离恐惧:“爱里没有惧怕;完全的爱把惧怕除去。”(约翰一书4:18) 真理与智慧的比喻 为阐明这种对比,考虑“两座花园的比喻”: 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两座花园并排生长。第一座花园由一位智慧的园丁照料,充满生机。园中的树木结满果实,溪流闪耀,路径光芒四射,因为园丁遵循伟大之王的指引,种植真理的种子。第二座花园由一位愚顽的园丁管理,荆棘丛生,土壤干涸,果实苦涩,路径笼罩在阴影中,因为他相信一个狡猾的声音,谎称无需王的指引也能丰收。 一天,智慧的园丁邀请邻居分享他的种子。“这些来自王,”他说,“带来生命与光明。”愚顽的园丁嗤笑,固守他贫瘠的土地。但他的一些工人,厌倦了荆棘,跨入智慧的花园。他们尝了果实,饮了溪水,看到了光明。他们成为王的儿女,喜乐地照料他的花园。 这个比喻反映诗篇14的真理:神的儿女,如同智慧的园丁,耕耘真理、生命和光明的生命;而受欺骗者,如同愚顽的园丁,在黑暗中劳苦。然而,通过我们的 outreach,受欺骗者可以加入王的花园,成为真理的儿女。 我们的使命:接触受欺骗者 作为真理、生命和光明的儿女,神的儿女被呼召去接触被邪恶者缠住的人。诗篇14:6指出:“你们欺凌贫穷人的谋算,但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这敦促我们保护弱者。我们的角色有三重: 这是一场属灵争战:“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以弗所书6:12)穿上神的全副军装,我们站立得稳,将祂的恩典带给黑暗中的人。 祈祷与选择的呼召 诗篇14以盼望结束:“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耶和华救回他被掳的子民,那时雅各要欢乐,以色列要喜乐。”(诗篇14:7)这救恩在基督里得以实现,赐给所有人。我们必须为那些活在黑暗、被谎言捆绑的人恳切祈祷,求神让他们的心柔软,眼睛睁开,生命被祂的真理改变。 对所有信徒与寻求者——每天选择做真理、生命和光明的儿女。每一次决定,都要拒绝邪恶者的谎言。每一次行动,都要反映基督的爱。拥抱箴言3:5-6的智慧:“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活出王那充满生机的花园中的园丁,播种真理的种子,收获生命的果实。 让我们致力于这每日的选择,在欺骗的世界中如灯塔般闪耀,愿我们的祈祷与行动引领许多人从黑暗走向基督永恒的光明。
Psalm 14 The Path of Wisdom and Righteousness
Psalm 14, paints a vivid contrast between those who walk in the radiant truth of God and those ensnared by the lies of the “father of lies” (John 8:44). It begins with a stark declaration: “The fool has said in his heart, ‘There is no God.’ They are corrupt, they have done abominable works, there…
诗篇13:哀叹、信靠与赞美中的智慧
诗篇13是一首简短却充满力量的哀歌,归于大卫名下,浓缩了从绝望到盼望的旅程,为应对人生试炼提供了永恒的智慧。全篇共六节,是一场对上帝的坦诚呼喊,最终转为坚定的信靠与赞美。诗篇的结构——哀叹(1-2节)、祈求(3-4节)、信靠与赞美(5-6节)——反映了人类在苦难与信仰中的经历,揭示了关于上帝品格及我们如何回应的深刻真理。 第1-2节:哀叹的呼喊 经文:“耶和华啊,你要忘记我到几时呢?要到永远吗?你要掩面不顾我到几时呢?我心里筹算,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我的仇敌夸胜我,要到几时呢?” 大卫以撕心裂肺的呼喊开篇,四次重复“到几时”,强调他痛苦的深度与持久。他感觉被上帝遗忘,仿佛耶和华掩面不顾,这是圣经中表示上帝退隐或沉默的隐喻(申31:17-18)。 “心里筹算”暗示内心的挣扎——大卫试图理性面对痛苦,却只带来更多悲伤。“仇敌夸胜”可能指实际的对手(如扫罗),也可能是比喻性的,如绝望或环境。 智慧真理:坦诚表达痛苦诗篇的开篇教导我们将真实情感带到上帝面前的智慧。大卫没有掩饰自己的感受或以虚伪的虔诚面对上帝,而是坦露被遗弃和挫败的感觉。这种坦诚不是叛逆,而是信仰,因为它假定上帝值得信赖且能接纳这样的呼喊。对信徒而言,这示范了在祷告中自由表达疑惑与悲伤,知道上帝欢迎这种脆弱(来4:16)。压抑痛苦会导致孤立,但向上帝倾诉能促进亲密与医治。 第3-4节:求拯救的祈求 经文:“耶和华我的上帝啊,求你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免得我沉睡至死;免得我的仇敌说:‘我胜了他’;免得我的敌人因我摇动而喜乐。” 大卫从哀叹转为祈求,恳求上帝“看顾”并“应允”他。“使我眼目光明”可能意指恢复活力或盼望,因为悲伤或濒死会使眼睛昏暗(参撒上14:27)。他害怕死亡(“沉睡至死”)以及仇敌的得意,那些敌人会在他失败时幸灾乐祸。这一祈求显露大卫的绝望,但也表明他相信上帝能介入。 智慧真理:坚持祷告大卫尽管感觉未被垂听,却坚持祷告,体现了在困境中继续寻求上帝的智慧。他没有陷入绝望或转向其他帮助,而是直接向“耶和华我的上帝”祈求,确认了个人关系。这教导信徒即使上帝看似沉默,也要持续祷告,相信祂在倾听(路18:1-8)。坚持祷告反映了对上帝主权与时机的信心,抵挡放弃的诱惑。 第5-6节:信靠与赞美的决心 经文:“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喜乐。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用厚恩待我。” 大卫以惊人的转变,从绝望转向信靠。“但”字标志着他刻意选择聚焦于上帝的品格——祂的“慈爱”(hesed,坚定的爱)与“救恩”。尽管环境未变,大卫的心因上帝救赎的保证而喜乐。他承诺歌唱,反映对上帝过去与现在恩惠的感恩(“用厚恩待我”)。这一转变不是单纯的乐观,而是基于信仰对上帝信实的确信。 智慧真理:从绝望到信靠、盼望救恩、感恩上帝的恩惠这几节包含三个关键智慧真理。首先,从绝望到信靠的转变展示了将信仰锚定在上帝不变的本性而非短暂情感或环境的智慧。大卫回想上帝的慈爱,这曾支撑他,使他现在能信靠(参来6:19)。其次,他因“你的救恩”喜乐,反映了对上帝应许救赎的盼望,这一智慧超越现在,仰望上帝的救赎计划(罗15:13)。最后,大卫的感恩(“用厚恩待我”)教导我们认识上帝在试炼中丰盛供应的智慧。感恩改变视角,激发敬拜与韧性。 诗篇13揭示上帝既是超然的(看似遥远),又是内在的(靠近聆听与拯救)。它确认苦难并不否定上帝的同在或爱;相反,它是深化信靠的机会。诗篇的智慧具有普遍性:信徒可以坦诚面对上帝,坚持祷告,信靠祂的慈爱,盼望祂的救恩,并培养感恩。这些实践在个人(悲伤、疾病)或群体(不公、逼迫)的试炼中支撑信仰。 诗篇13邀请信徒记录他们的哀叹,坚持祷告,默想上帝过去的信实以增强信靠。它还鼓励集体敬拜,因为歌唱(第6节)将群体在盼望与感恩中联合起来。诗篇挑战现代人逃避痛苦或寻求快速解决的倾向,催促一种与上帝摔跤并变得更坚强的信仰。 风暴中的灯笼 为阐释诗篇13的智慧,考虑以下寓言: 从前,一位旅人行经一片无星之夜的广袤森林。猛烈的风暴袭来,狂风呼啸,大雨遮蔽了他的道路。他喊道:“为何黑夜隐藏路径?我要在这黑暗中徘徊多久?”他心头沉重,感到被遗弃。然而,他的背包里有一盏灯笼,那是父亲赠予的礼物,父亲曾承诺它会引领他回家。 起初,旅人犹豫,怀疑灯笼的光能否穿透风暴。但在绝望中,他点燃灯笼,高举起来。火焰微弱地闪烁,却照亮了一条狭窄的路径。他一步步前行,低语:“父亲给了我这光,它不会失效。”行走中,他想起灯笼曾引导他穿过迷雾与阴影的旅程。恐惧渐消,盼望萌生。尽管风暴肆虐,他开始哼唱回家的歌,感恩灯笼的稳定光芒。 最终,风暴平息,黎明显露了森林的边缘。旅人回到家,父亲拥抱他说:“你信靠了这光,它引领你走过。”旅人微笑,知道灯笼的光是父亲的应许,从未被风暴熄灭。 解释:旅人是信徒,风暴是苦难,灯笼是上帝的慈爱与救恩。如同诗篇13中的大卫,旅人感到迷失并呼喊(坦诚表达)。他坚持使用灯笼(坚持祷告),尽管风暴肆虐仍信靠其光(从绝望到信靠),盼望回家(盼望救恩),并为光的引导而感恩歌唱(感恩上帝的恩惠)。这寓言表明上帝的智慧——信靠祂的应许——引导我们穿越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诗篇13是信徒从苦难到盼望旅程的缩影。其智慧在于呼吁坦诚祷告、坚持寻求、信靠上帝的慈爱、盼望祂的救恩以及感恩祂的恩惠。这些真理,体现在大卫从哀叹到赞美的转变中,为以信仰应对试炼提供了路线图。灯笼的寓言强调上帝的应许如稳定之光,引领我们穿越风暴进入祂的怀抱。信徒若应用诗篇13的智慧,将找到坚韧的力量,在上帝的救恩中得喜乐,并为祂的厚恩献上感恩之歌。
Psalm 13: Wisdom in Lament, Trust, and Praise
Psalm 13, a brief yet powerful lament attributed to David, encapsulates a journey from despair to hope, offering timeless wisdom for navigating life’s trials. Composed of six verses, it is a raw, honest cry to God that transitions into resolute trust and praise. The psalm’s structure—lament (vv. 1-2), petition (vv. 3-4), and trust/praise (vv. 5-6)—mirrors…
诗篇12:你是光明与真理之子吗?
诗篇12篇是大卫在新国王詹姆士版(NKJV)中写下的一首深刻哀歌,它触动每个人的心,邀请所有人通过其永恒真理审视自己的生活。这首八节的诗篇将恶人的欺骗性、破坏性言语与上帝纯洁、可信的话语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两条道路:一条是光明与真理,另一条是黑暗与虚假。圣经将跟随上帝的人描述为“光明与真理之子”(以弗所书5:8;约翰福音12:36),而与撒但同行的则称为“邪恶与黑暗之子”(约翰福音8:44;约翰一书3:10)。通过诗篇12,每个人都被呼召去辨别自己的立场,应对充满欺骗的世界,思考耶稣作为“道路、真理、生命”的意义,展现怜悯,并最终选择是活出“tekna Truth”(真理之子)还是继续留在黑暗中。 诗篇12:心灵之镜 大卫以一句穿越时空的呼喊开启诗篇12:“耶和华啊,求你帮助,因为虔诚人断绝了,忠信人从世人中消失了!”(第1节,NKJV)。他哀叹一个真理稀缺、欺骗盛行的世界:“他们各人与邻舍说虚浮的话,用谄媚的嘴和两样的心说话”(第2节)。恶人夸口说:“我们必能以舌头得胜,我们的嘴唇是我们自己的,谁能作我们的主呢?”(第4节),显露他们的傲慢和对责任的拒绝。 与之相对,上帝以盼望回应:“因穷乏人的冤屈和困苦人的叹息,我现在要起来,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稳妥之地”(第5节)。祂的话语被形容为“纯净的话,如同地上炉中炼过的银子,精炼了七次”(第6节),与人类的虚假形成鲜明对比。诗篇以确信结束:“耶和华啊,你必保守他们,你必永远护卫他们脱离这世代”(第7节),但也承认邪恶的持续存在:“恶人在四周行走,卑贱在世人中被高举”(第8节)。 诗篇12如同一面镜子,询问:你的言语和行为是否与上帝的纯净真理一致,还是在重复恶人的欺骗和骄傲?你是光明与真理之子,还是在黑暗中行走? 辨别的智慧 诗篇12提供了智慧,帮助所有人辨别自己的属灵状态: 这些真理挑战每个人反思自己内心的倾向。以弗所书5:8邀请所有人“像光明之子一样行走”,活出“良善、公义和真理”。诗篇12敦促你选择反映上帝纯净的言语和行为,而不是黑暗的欺骗。 辨别虚假与邪恶 诗篇12对恶人的描绘——“谁能作我们的主呢?”(第4节)——凸显了那些活为“邪恶与黑暗之子”的傲慢。他们的欺骗性言语和对上帝的悖逆表明他们与真理为敌。要辨别你或他人是否走在虚假中,考虑以下迹象: 诗篇12鼓励转向上帝寻求辨别,正如大卫的恳求“耶和华啊,求你帮助”(第1节)所示范的,依靠神圣智慧。祷告和与上帝“纯净的话语”(第6节)的互动帮助你看清真相,因为圣灵引导你进入“一切真理”(约翰福音16:13)。问:你是否愿意接受上帝的纠正,还是执着于骄傲的独立? 耶稣:道路、真理、生命 耶稣作为“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是为那些寻求活为光明之子的人的终极榜样。他的生命照亮了诗篇12的真理: 耶稣的榜样挑战你:你是否以爱说出真理?你是否关心有需要的人?你是否在邪恶中信靠上帝?他的生命表明选择光明意味着跟随他,真理的化身。 对黑暗中人的怜悯 诗篇12关注上帝对有需要者的关怀(第5节),呼召所有人展现怜悯,特别是对那些被黑暗纠缠的人。以弗所书6:12提醒我们,“我们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而是与属灵的邪恶势力争战。那些陷入欺骗或邪恶的人是俘虏,而非敌人,需要爱和盼望。 耶稣示范了这种怜悯,与罪人同席(马可福音2:15-17),并为他的敌人祷告(路加福音23:34)。诗篇12激励我们通过伸出仁慈、倾听和分享基督的真理来反映上帝的心。无论你是光明之子还是仍在黑暗中,怜悯可以弥合差距。问:你是否严厉地评判他人,还是提供指向上帝纯净话语的爱? 活出Tekna Truth 诗篇12呼召每个人活出tekna Truth,与上帝的纯净话语(第6节)对齐,而不是欺骗的“谄媚的嘴”(第2节)。这意味着: 对于已经行走为光明之子的人,诗篇12鼓励分享这一真理,通过教导、服务或榜样激励他人(歌罗西书3:16)。对于不确定自己道路的人,这是邀请你对照上帝的话语检验生命并选择光明。 选择你的道路 诗篇12为你摆下一个选择:你会是光明与真理之子,扎根于上帝的“纯净话语”(第6节),还是黑暗之子,被欺骗的“谄媚的嘴”所动摇(第2节)?世界可能高举卑贱(第8节),但上帝提供保守和盼望(第7节)。耶稣,道路、真理、生命,邀请你跟随他,舍弃谎言和骄傲,走在他的光明中(约翰福音12:36)。 今天审视你的心。你的言语和行为是否反映上帝的真理,还是在重复“谁能作我们的主呢?”(第4节)的傲慢?如果你在黑暗中,明白上帝的怜悯(第5节)也向你延伸——祂的真理能使你得自由(约翰福音8:32)。如果你在光明中,耀眼地照亮,指引他人前行。选择活出tekna Truth,信靠上帝的纯净话语引导你。决定在你手中:你会作为光明与真理之子行走,还是留在邪恶与黑暗的阴影中?今天就选择,让诗篇12的智慧引领你走向生命。
Psalm 12: Are You a Child of Light and Truth?
Psalm 12, a powerful lament penned by David in the New King James Version (NKJV), speaks to every heart, inviting all to examine their lives in light of its timeless truths. This eight-verse psalm contrasts the deceitful, destructive words of the wicked with the pure, trustworthy words of God, revealing two paths: one of light…
诗篇11:信靠、智慧与在耶稣里作为光明与真理之子的生活
诗篇11是大卫一首激动人心的诗歌,与在逆境中信靠神的永恒挑战产生共鸣。通过其生动的语言,这首诗描绘了光明之子——那些作为神所爱之子拥抱神真理的人,与黑暗之子——被撒但谎言诱捕、成为恶者之子的人之间的对比。这首诗呼召我们扎根于神不变的权威,以智慧分辨他人的行为,并将耶稣——终极真理——的恩典反映给这个有需要的世界。通过从智慧和真理的视角深入探讨诗篇11,我们发现耶稣,作为道成肉身的神,如何活出爱的生活,邀请我们将同样的爱延伸给那些迷失在黑暗中的人。 在混乱中的信靠基础 诗篇11以大胆的宣告开篇:“我投靠耶和华,你们怎能对我说:‘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上’?”(诗篇11:1,NIV)。大卫,可能正被敌人追捕,拒绝了惊慌失措的逃跑建议,选择安息在神的保护中。诗篇描述了黑暗之子,他们“拉开弓,将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诗篇11:2,NIV),试图瓦解社会的道德根基:“根基若被毁坏,义人还能做什么呢?”(诗篇11:3,NIV)。然而,神的回应坚定不移:“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在天上的宝座上。他的眼睛察看世人;他的目光试炼他们”(诗篇11:4,NIV)。他试炼忠信之人,同时反对那些喜爱暴力的人(诗篇11:5,NIV:“耶和华察看义人;但恶人和喜爱暴力的人,他心里恨恶”)。对黑暗之子,审判即将来临——“他要向恶人降下烈焰、硫磺和炙热的风;这是他们杯中的份”(诗篇11:6,NIV)——但光明之子得到荣耀的应许:“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的人必得见他的面”(诗篇11:7,NIV)。 这首诗将智慧——在动荡中信靠神的真理——与真理——神公义和爱的确定性——交织在一起。大卫的信心体现了智慧,而神至高的监察证实黑暗无法获胜。这些主题在耶稣的生命中得以放大,指引我们分辨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并以他的恩典回应。 智慧:分辨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圣经的智慧始于对神的敬畏,如箴言9:10所述:“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NIV)。这种智慧使我们能看透撒但欺骗的迷雾,认出光明之子——神的儿女——与被恶者误导的黑暗之子。诗篇11描述了大卫的信靠和神的察看,为这种分辨提供了一个视角。 光明之子的特质 光明之子,被描述为“心里正直”(诗篇11:2,NIV),以他们的信仰和对神真理的追求为特征。他们是神的儿女,如约翰一书3:1宣称:“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NIV)。圣经揭示了他们的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光明之子通过善行闪耀——同事的诚实、邻居的慷慨,或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尽管有瑕疵,他们的生活反映了神的光。 黑暗之子的特质 黑暗之子,如诗篇11:2-5所示,拒绝神的真理,常常通过欺骗或伤害行事。耶稣称他们为恶者之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马太福音13:38,NIV)。被撒但欺骗,如哥林多后书4:4解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NIV),他们的特质在圣经中显现: 撒但欺骗他们,让他们相信权力或享乐是真理,遮蔽了神的爱。他们可能是分裂的同事、剥削的领袖,或宣扬虚假的文化。然而,智慧揭示他们的行为源于欺骗,而非本质——因为他们也是神的造物,蒙爱且可被救赎。 真理:神的爱与救赎的应许 诗篇11的保证——“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诗篇11:7,NIV)——将其信息扎根于神的品格——圣洁、公义、怜悯。这真理贯穿圣经:神支持光明之子,同时反对黑暗,但他的心渴望救赎。以西结书33:11宣告:“你对他们说:‘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NIV)。这真理在耶稣中达到顶峰,他揭示了神对所有人的恩典。 耶稣:真理的化身 耶稣,作为道成肉身的神,实现了诗篇11的盼望,宣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NIV)。他的生活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成为光明之子: 耶稣为光明之子的生活树立了榜样:信靠神、以爱对抗邪恶、并提供恩典。他应许“正直的人必得见他的面”(诗篇11:7,NIV),通过他我们与神相遇:“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6,NIV)。 撒但的谎言与耶稣的胜利 撒但,“谎言之父”——“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福音8:44,NIV)——用扭曲的真理欺骗黑暗之子。耶稣打破这些谎言: 耶稣的真理邀请所有人从黑暗转向光明:“要开他们的眼睛,使他们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圣徒同得基业”(使徒行传26:18,NIV)。 今日的真理 耶稣的真理对所有人说话: 作为光明之子生活:与所有人分享恩典 耶稣的生命呼召我们反映他的恩典,以真理的盼望接触黑暗之子。诗篇11装备我们以智慧看待他人并以爱回应。 用神的眼光看待他人 回应黑暗之子 我们跟随耶稣的榜样,展现恩典: 鼓励:拥抱作为光明与真理之子的生活 作为神的儿女,我们被呼召活出光明之子和真理之子——或TeknaTruth的生活,融合希腊语tekna(儿女)与我们在基督——真理(约翰福音14:6,NIV)中的身份。“你们从前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儿女(光明的果子在于一切良善、公义、诚实)”(以弗所书5:8-9,NIV)。相比之下,黑暗之子、邪恶之子、幻象之子和虚假之子生活在撒但的控制之下。 作为TeknaTruth生活 拒绝黑暗 结论:耶稣的光芒得胜 诗篇11向我们保证,神的真理穿透撒但的欺骗。其信靠与分辨的呼召引领我们到耶稣——真理的化身,他活出彰显神恩典的生活。触及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去爱。他的邀请今日仍在回响:来到真理,接受神的恩慈,活出TeknaTruth。作为神的儿女,我们以怜悯看待他人,以恩典回应黑暗,分享福音,相信耶稣的光芒能驱散谎言。在这阴影重重的世界,诗篇11和耶稣的生命敦促我们坚定站立、深切去爱,并宣告:“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的人必得见他的面”(诗篇11:7,NIV)。
Psalm 11: Trust, Wisdom, and Living as Children of Light and Truth in Jesus
Psalm 11, a stirring song of David, resonates with the eternal challenge of trusting God when surrounded by adversity. Through its vivid language, it paints a contrast between children of Light, who embrace God’s truth as His beloved children, and children of darkness, ensnared by Satan’s lies as children of the evil one. This psa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