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王詹姆士版(NKJV)诗篇26全文如下,大卫的诗:诗篇26大卫的诗。1 耶和华啊,求你为我伸冤,因我行在正直中。我信靠耶和华,绝不跌倒。2 耶和华啊,求你察看我,试验我,熬炼我的心与意。3 因你的慈爱常在我眼前,我行在你的真理中。4 我不与拜偶像的人同坐,也不与虚伪的人同往。5 我恨恶作恶者的聚集,不与恶人同坐。6 我要以清洁的手洗净自己,耶和华啊,我要围绕你的祭坛,7 为要用感恩的声音宣告,述说你一切奇妙的作为。8 耶和华啊,我爱你居住的殿,你荣耀所在的居所。9 不要让我的灵魂与罪人同归,也不要让我的生命与嗜血的人同列,10 他们的手中满是恶计,右手握着贿赂。11 至于我,我要行在正直中;求你救赎我,怜悯我。12 我的脚站在平坦之处;在会众中,我要称颂耶和华。 诗篇26的背景与历史诗篇26是大卫的心声,他被称为“合神心意的人”,在此恳求神肯定他的正直,并救他脱离恶人的命运。从历史角度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大卫面临指控或威胁的时期,或许是在他被扫罗追杀,或在自己宫廷内面对背叛与欺骗的时候。作为国王与战士,大卫对腐败者的阴谋——那些“右手握着贿赂”的人(第10节)——并不陌生。然而,他大胆请求神察看他的内心,相信他对神真理与慈爱的委身使他与众不同。这个历史背景展现了大卫并非完美,但他尽管有瑕疵,仍努力让生命与神的真实对齐,寻求神的审判而非人的评判。 深层真理与普世智慧诗篇26的真理对所有人都有共鸣,它呼召我们在充满欺骗的世界中活出真实。大卫请求神“察看”与“试验”他(第2节),反映了他对神作为真理与真实之源的深刻信任。在一个人们常隐藏真面目或妥协价值观的世界,大卫的正直——“我行在你的真理中”(第3节)——呼召我们将生命扎根于神不变的本性。诗篇对比了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植根于真理,灵魂喜悦于神的同在(“我爱你居住的殿”,第8节);另一种陷入黑暗,沉溺于虚伪、偶像崇拜与阴谋(第4-5、10节)。那些活在黑暗中的人,正如耶稣后来所述,对真理的光明视而不见,陷入欺骗与误解之中(约翰福音8:12,NKJV: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大卫拒绝“与恶人同坐”(第5节)并非自义,而是选择活在神的真实中,相信真理通向生命。 与耶稣的联系耶稣是诗篇26所追求真理的化身。他在**约翰福音14:6(NKJV)*中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诗篇26对清白与正直的渴望在基督里得到完全实现,祂的完美义遮盖我们的不完全。大卫渴望站在神的殿中(第8节),预示了耶稣作为真殿,神的荣耀完全居住其中(约翰福音2:19-21,NKJV: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祂这话是指着自己的身体说的。)。大卫求救赎与怜悯(第11节),指向十字架,耶稣在那里为我们成就救恩,如同大卫象征性地以清洁的手洗净(第6节)。诗篇呼召宣告神奇妙的作为(第7节),与每个信徒分享福音的使命相呼应,这是神通过基督救赎的终极故事。 与耶稣比喻的联系耶稣的比喻进一步深化这些联系。在麦子与稗子的比喻(马太福音13:24-30,NKJV:耶稣又设一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敌来了,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中,耶稣描述了义人与恶人并存,正如大卫与作恶者分离(第4-5节)。麦子如大卫,生长在神的真理中;稗子则代表那些迷失在欺骗中的人,若不转向光明,将面临审判。同样,法利赛人与税吏的比喻(路加福音18:9-14,NKJV: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警告不要自义,提醒我们大卫的正直不是自夸,而是倚靠神的怜悯,耶稣通过 оправдание谦卑的罪人放大这一真理。这些比喻强调了大卫的选择:活在神的光中,而非虚伪或骄傲的黑暗。 对未信者的呼召对那些尚未认出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人,诗篇26揭示了他们的困境——活在误解的迷雾中,追逐短暂的阴谋而非永恒的真实。作为信徒,我们被呼召效法大卫的正直与耶稣的光,以怜悯与大胆将真理带给那些在黑暗中的人。这不是论断,而是邀请,催促他人从欺骗中走入神同在的清晰。诗篇26挑战我们省察自己的心,用基督提供的清洁洗净双手,坚定站在“平坦之处”(第12节),在生活中与群体中称颂耶和华。 成为真理之子因此,让我们选择做真理之子,而非欺骗与黑暗之子。让我们行在正直中,信靠神为我们伸冤,将基督的光分享给渴求真实的世界。愿我们如大卫,爱神荣耀居住之处,宣告祂奇妙的作为,引领他人归向那道路、真理、生命的主。
Month: May 2025
Psalm 26: A Prayer for Vindication and Integrity
The New King James Version (NKJV) of Psalm 26 reads: A Psalm of David. 1 Vindicate me, O Lord, For I have walked in my integrity. I have also trusted in the Lord; I shall not slip. 2 Examine me, O Lord, and prove me; Try my mind and my heart. 3 For Your lovingkindness…
诗篇25:呼求真理与光明
诗篇25:呼求真理与光明 诗篇25大卫的诗 1 耶和华啊,我向你举起我的灵魂。2 我的神啊,我信靠你,求你不要让我蒙羞,不要让我的仇敌胜过我。3 凡等候你的,必不蒙羞;惟有那无故行诡诈的,必蒙羞。 4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示我,教导我你的路。5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导我,因为你是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 6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你的怜悯和慈爱,因为它们自古就有。7 求你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和我的过犯;耶和华啊,求你因你的恩慈记念我,因你的良善。 8 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教导罪人走正路。9 他引导谦卑人行公义,教导卑微人他的道。10 凡遵守他约和他法度的人,耶和华的道路都是慈爱和真理。 11 耶和华啊,为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它甚大。 12 谁是敬畏耶和华的人?耶和华必指示他所选择的道路。13 他必安居在福乐中,他的后裔必承受地土。14 耶和华的密意向敬畏他的人显明,他必将自己的约指示他们。 15 我的眼目常仰望耶和华,因为他必救我的脚脱离网罗。 16 求你转向我,怜悯我,因为我孤单困苦。17 我心中的愁苦增多,求你救我脱离我的患难!18 求你看顾我的困苦和我的痛苦,赦免我一切的罪。 19 求你察看我的仇敌,因为他们甚多,他们以残酷的恨意恨我。20 求你保护我的灵魂,拯救我;我投靠你,求你不要让我蒙羞。21 愿正直和诚实保守我,因为我等候你。 22 神啊,求你救赎以色列,脱离他们一切的患难! 大卫在诗篇25中的话语很可能是在危机时刻流露出来的,或许是在他被扫罗追杀而逃亡期间(撒母耳记上21-23章),或是在他与拔示巴犯罪之后的悔改时期(撒母耳记下11-12章),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作为神所拣选的王,大卫却被仇敌追杀,内心被自己的失败所困扰,他生活在一个充满部落战争、政治阴谋和对神与以色列之约的深深依赖的世界中。这个约,根植于神对亚伯拉罕(创世记12章)和摩西(出埃及记19-20章)的应许,是大卫祈求“怜悯”(第6节)和盼望以色列得救赎(第22节)的根基。从历史角度看,大卫的祷告反映了一个在人性软弱与神永恒信实之间挣扎的人,这种张力塑造了这首诗篇的真挚情感。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提醒我们,神作为真理和现实的创造者,掌管着世界,即使混乱看似占据上风。 诗篇25的深层真理为所有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从黑暗到光明的道路。大卫的呼求,“耶和华啊,我向你举起我的灵魂”(第1节),是对作为真理本身、一切现实之源的神的降服。他的祈求,“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导我”(第5节),承认若没有神的引导,我们会在欺骗中跌倒,误解生命的意义。这是每个灵魂的智慧:我们不是真理的创造者,神才是。然而,许多人生活在黑暗中,被骄傲或虚假的叙事蒙蔽,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8:44(NKJV)中所描述:“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喜欢遵行你们父的私欲。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撒谎的,也是撒谎之人的父。” 大卫承认自己的罪——“赦免我的罪,因它甚大”(第11节)——这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我们都有亏欠,但神的怜悯能救赎我们。神“引导谦卑人行公义”(第9节)的应许带来希望:那些以敞开的心寻求神真理的人将找到他的光明,逃脱欺骗的网罗(第15节)。 诗篇25直接指向耶稣,他在约翰福音14:6(NKJV)中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大卫对神真理(第5节)和怜悯(第10节)的渴望在耶稣身上得以实现,耶稣是神现实的化身。神道路的“慈爱和真理”(第10节)在基督里闪耀,正如约翰福音1:17(NKJV)所肯定:“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 对于那些在黑暗中、被世界谎言欺骗的人,耶稣是驱散误解的光,正如他在约翰福音8:12(NKJV)所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大卫请求赦免(第11节)的祷告在耶稣的牺牲中得到回应,正如约翰一书1:9(NKJV)所保证:“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神所尊重的谦卑(第9节)与耶稣在马太福音11:29(NKJV)中的呼召相呼应:“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 耶稣是大卫所寻求的道路,驱散黑暗的真理,救赎我们脱离欺骗的生命。 诗篇的主题在耶稣的比喻中引起共鸣,这些比喻邀请那些在黑暗中的人看到真理。大卫的祈求,“不要记念我幼年的罪”(第7节),与浪子回头比喻(路加福音15:11-32)相呼应,在这个比喻中,一个迷途的儿子在父亲的怀抱中找到怜悯。路加福音15:20(NKJV)描述了这一幕:“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这个比喻对那些迷失在欺骗中的人说话,表明神的真理欢迎悔改的人回家。大卫希望被教导神的道路(第12节)与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1-23)相符,在这个比喻中,只有那些心存接受的人才能领悟神的真理。马太福音13:23(NKJV)说:“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对于那些在黑暗中的人,这个比喻是呼召他们软化自己的心,接受神的现实,从误解走向智慧。 大卫相信神会“救我的脚脱离网罗”(第15节),这反映了耶稣从黑暗的陷阱中拯救的应许。在约翰福音16:33(NKJV)中,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大卫请求保护免受仇敌侵害(第19-20节)与耶稣在主祷文中的教导相连:“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马太福音6:13,NKJV)。这些话语提醒我们,耶稣——真理——胜过了缠绕我们的欺骗。作为信徒,我们被呼召与那些在黑暗中的人分享这真理,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5:16(NKJV)中所命令:“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的使命是反映耶稣的光,帮助他人看到神作为现实的创造者,逃离误解的阴影。 诗篇25的智慧在于它呼召我们等候神(第5、21节),这是对真理之神的信靠的操练。大卫的等候是积极的信心,尽管有仇敌和内疚,他拒绝向绝望屈服。对我们来说,这提醒我们,神的真理按他的时间展开,即使世界的欺骗逼近。诗篇最后的祈求“救赎以色列”(第22节)指向耶稣——救赎者,他为所有人实现了神的约,正如加拉太书3:14(NKJV)所宣告:“使亚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稣可以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 诗篇25是为那些渴望行在神现实中、而不是世界幻象中的人的祷告。对于那些仍在黑暗中、被谎言或误解欺骗的人,我们传递耶稣的真理——道路、真理、生命。你会做真理之子,信靠神的怜悯并分享他的光吗?还是会继续做欺骗和黑暗之子,迷失在阴影中?今天就选择向真理之神举起你的灵魂,认自己的罪,行在基督的光中,并邀请他人也这样做。
Psalm 25: A Cry for Truth and Light
Psalm 25A Psalm of David. 1 To You, O Lord, I lift up my soul.2 O my God, I trust in You;Let me not be ashamed;Let not my enemies triumph over me.3 Indeed, let no one who waits on You be ashamed;Let those be ashamed who deal treacherously without cause. 4 Show me Your ways,…
荣耀之王进入:诗篇24的反思
诗篇24(新国王詹姆斯版,NKJV)大卫的诗篇1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耶和华;世界和居住在其中的,也是如此。2 因为祂在海上奠定了地的根基,在水面上建立了它。 3 谁可登耶和华的山?谁可站在祂的圣所?4 手洁心清的人,不向偶像举魂的人,也不虚伪起誓的人。5 他必从耶和华那里得祝福,从救他的神那里得公义。6 这是雅各,是寻求祂的那一代,寻求你面的人。细拉 7 众门啊,抬起你们的头!永恒的门啊,向上抬起!荣耀之王将要进来。8 这荣耀之王是谁?耶和华,坚强有力,耶和华,在争战中有能。9 众门啊,抬起你们的头!永恒的门啊,向上抬起!荣耀之王将要进来。10 这荣耀之王是谁?万军之耶和华,祂是荣耀之王。细拉 诗篇24是大卫所作的一首凯旋之歌,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庆祝约柜进入耶路撒冷时创作的,正如撒母耳记下6:12所述:“大卫就去,欢欢喜喜地将神的约柜从俄别以东的家中抬到大卫城”(NKJV)。这一事件标志着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属灵中心的重大时刻,约柜象征着神的同在。大卫,这位面对来自非利士人等外敌和内部纷争的战士之王,写下这首诗篇,以宣扬神的至高权柄并激励人民敬拜。诗中“荣耀之王”进入时门抬头的意象暗示了一场盛大的游行,可能是在约柜进入城时唱诵,充满了喜乐与敬畏。这一历史背景使诗篇植根于一个共同庆祝的时刻,但其真理对每一代人都具有启发意义。 诗篇以一个普世的宣告开篇:“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耶和华;世界和居住在其中的,也是如此”(诗篇24:1 NKJV)。这提醒我们,一切都属于神,这是一个令人谦卑的真理,呼召我们做生命的管家,而非主人。这一真理在诗篇50:10中得到呼应:“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NKJV),强化了神的统治权。诗篇接着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谁可登耶和华的山?谁可站在祂的圣所?”(诗篇24:3 NKJV),答案是:“手洁心清的人,不向偶像举魂的人,也不虚伪起誓的人”(诗篇24:4 NKJV)。这与诗篇15:1-2相呼应:“耶和华啊,谁可住在你的帐幕里?谁可居住在你的圣山上?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真话的人”(NKJV)。对所有人而言,这是一个呼召,要以正直生活,拒绝虚假,追求真诚——这种智慧超越文化与时代,敦促我们将行动和心与神的真理对齐。 对基督徒而言,诗篇24充满了弥赛亚的盼望,指向耶稣作为荣耀之王。胜利的呼喊:“众门啊,抬起你们的头!永恒的门啊,向上抬起!荣耀之王将要进来”(诗篇24:7, 9 NKJV),预示了基督的升天和再来。使徒行传1:9-11描述了祂的升天:“说了这话,他们正看的时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见祂了。当祂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说:‘加利利人哪,你们为什么站着望天呢?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祂还要怎样来’”(NKJV)。启示录19:11-13, 16进一步描绘了祂的再来:“我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凭公义。祂的眼睛如火焰,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神的道……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NKJV)。诗篇将王描述为“坚强有力,在争战中有能”(诗篇24:8 NKJV),反映了耶稣对罪和死的胜利,使祂成为这位荣耀之王的终极实现。 诗篇对纯洁和寻求神的呼召也与耶稣的教导相呼应,特别是在祂的比喻中。“手洁心清”的要求(诗篇24:4 NKJV)与八福相符,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福音5:8 NKJV)。这种纯洁不是完美,而是对神全心奉献,这一主题在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3-9, 18-23)中得到回响,耶稣描述种子落在好土上:“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马太福音13:23 NKJV)。正如诗篇呼召寻求神面的世代(诗篇24:6),撒种的比喻强调对神真理敞开的心,结出丰硕的生命。同样,十个童女的比喻(马太福音25:1-13)强调为王的到来做好准备,与诗篇呼召为荣耀之王预备相呼应:“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马太福音25:6 NKJV)。这些比喻强化了诗篇的邀请,要以警醒和奉献生活,准备好迎接基督。 诗篇24是一个永恒的呼召,要认识神的至高权柄并在祂的同在中追求圣洁。其信息——神拥有一切,纯洁开启通向祂的道路,荣耀之王至高统治——触动每一颗心。无论我们面对现代的争战还是个人的挣扎,诗篇敦促我们以真诚寻求神,信靠祂的公义引导我们。在耶稣里,这些真理变得鲜活:祂是凯旋进入的王,洁净我们的心,邀请我们进入神的同在。通过祂的生平和教导,特别是在撒种和十个童女等比喻中,我们看到一条道路,通向尊荣荣耀之王的生活,准备好祂的再来。
Psalm 24: The King of Glory Enters
Psalm 24 (NKJV)A Psalm of David.1 The earth is the Lord’s, and all its fullness,The world and those who dwell therein.2 For He has founded it upon the seas,And established it upon the waters. 3 Who may ascend into the hill of the Lord?Or who may stand in His holy place?4 He who has clean…
诗篇 24:荣耀之王
荣耀之王与祂的国度大卫的诗篇 1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皆属耶和华,世界和其上的居民也是如此。2 因为祂将地建立在海上,将它安置在水面上。3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4 那双手清洁、心灵纯净的人,不向偶像举魂,也不以虚假起誓。5 他必从耶和华那里得福,从救赎他的神那里得公义。6 这是寻求祂的人,寻求你面的雅各。细拉7 众门哪,抬起你们的头!永恒的门哪,向上敞开!荣耀之王将要进来。8 这荣耀之王是谁?耶和华,坚强有力,耶和华,战中威武。9 众门哪,抬起你们的头!永恒的门哪,向上敞开!荣耀之王将要进来。10 这荣耀之王是谁?万军之耶和华,祂是荣耀之王。细拉 诗篇 24 由大卫创作,是一首壮丽的赞美诗,颂扬神的至高无上、圣洁和胜利的王权。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以色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庆典时刻,可能是在约柜被带到耶路撒冷的时候(撒母耳记下 6 章)。这一事件是一个关键时刻,象征着神与祂子民同在,诗篇反映了当时的喜悦和敬畏。开篇的经文宣告地和其中一切皆属耶和华,因为祂创造了它,将它“建立在海上”,安置在“水面上”。这一意象让人联想到创世记 1:9-10,神分开水使干地显现:“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干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干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 这提醒我们,神的权柄是普世的,这一真理对所有人——无论是古代以色列人还是今天的我们——都适用,呼召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生命、资源和世界都属于祂,敦促我们以谦卑和管家的态度取代骄傲和占有。 诗篇随后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祂的圣所?” 这指的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山,那里是神同在的圣地。答案是那些“双手清洁、心灵纯净”,不拜偶像、不以虚假起誓的人,这为接近神设定了高标准。从历史上看,这反映了以色列与神的约的关系,进入祂的同在需要纯洁和忠诚。对所有人来说,这表明我们在与神的交往中需要正直和真诚。没有人是完美的,但诗篇带来了希望:那些寻求神面的人将从“救赎的神”那里得“福”和“公义”。这指向一个更深的真理:神的恩典改变我们,使我们适合站在祂面前。提到“雅各”作为寻求神的一代,与以色列的身份有关,但也邀请所有寻求真理的人成为神子民的一部分,这一主题在以赛亚书 55:6-7 中得到呼应:“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祂,相近的时候求告祂。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祂必广行赦免。” 诗篇 24 的最后部分是一个胜利的呼召,要求城门为“荣耀之王”敞开,祂被描绘为凯旋归来的勇士。从历史上看,这可能是在约柜进入耶路撒冷时唱的,象征神的王权。“众门哪,抬起你们的头!”和“谁是这荣耀之王?”的重复营造了期待,答案是“万军之耶和华,祂是荣耀之王”。这一意象与耶稣深深共鸣,祂是终极的荣耀之王。基督徒认为这首诗在耶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马太福音 21:1-11)和祂升天(使徒行传 1:9-11)时得以应验。城门为王敞开的画面反映了耶稣战胜罪和死亡,如哥林多前书 15:54-57 所述:“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阴间啊,你的胜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神,祂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使我们得胜。” 耶稣体现了“双手清洁、心灵纯净”,因为祂无罪,藉着祂,我们获得了第 5 节中应许的公义。 诗篇 24 对纯洁的呼召与耶稣的教导相连,特别是祂在马太福音 22:1-14 中的婚宴比喻,一个人因没有穿合适的礼服被赶出去:“王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他无言可答。于是王对仆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在那里必有哀哭切齿。’因为被召的多,选上的少。” 这个比喻强调进入神国需要一颗被改变的心,与诗篇对纯洁的要求一致。同样,耶稣在马太福音 25:1-13 中的十个童女的比喻强调了迎接新郎的准备,与诗篇呼召为王的到来做准备相呼应:“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赴婚筵,门就关了。” 这些比喻强化了诗篇 24 的智慧:只有真诚寻求神并预备自己心的人才能进入祂的同在。 对所有人来说,诗篇 24 提供了永恒的智慧:神的至高要求我们敬畏,祂的圣洁呼召我们改变,祂的胜利保证我们的盼望。这首诗邀请我们活出正直,寻求神的面,将荣耀之王迎入我们的生命。耶稣应验了这首诗,祂通过自己的牺牲使我们洁净,正如希伯来书 10:19-22 宣告:“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祂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又有大祭司治理神的家,我们就当存着真诚的心,以完全的信,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从邪恶的良心上洒了洁净的水,我们的身体也用清水洗净了。” 藉着耶稣,天堂之门被打开,我们被邀请登上耶和华的山,不是靠自己的功劳,而是靠祂的恩典。因此,诗篇 24 不仅是古代以色列的诗歌,而是对全人类的呼召,呼召我们认识神的王权,寻求祂的公义,并为荣耀之王——耶稣——的到来做准备。
Psalm 24 The King of Glory
The King of Glory and His Kingdom A Psalm of David. 1 The earth is the Lord’s, and all its fullness,The world and those who dwell therein.2 For He has founded it upon the seas,And established it upon the waters. 3 Who may ascend into the hill of the Lord?Or who may stand in His…
诗篇23:牧羊人之歌:穿越世代信靠神的看顾
想象大卫,一个年轻的牧羊人,在伯利恒的田野里,手持杖,守护着他的羊群,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空气静谧,羊群逐渐安顿,在这宁静的时刻,大卫看到自己的生活映照在他对羊群的关怀中。就像他引领羊群到新鲜的牧场和安静的水边,保护它们免受危险,照顾它们的需求,他意识到神对他也是如此。这就是诗篇23的核心——一首牧羊人对终极牧者信靠的歌,一支穿越世代的安慰旋律。 在古以色列,牧羊人的意象不仅是诗意的,它就是生活本身。羊群是生计,好的牧羊人意味着生存。大卫,未来的国王,深谙这个世界——旷野的危险,潜伏的掠食者,在干旱之地寻找静水的挑战。当他唱道:“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是在宣称:神供应一切——食物、安全、方向。对以色列人来说,这呼应了他们的故事——神引领他们穿越沙漠,赐下吗哪,应许丰盛之地。但大卫让这变得个人化:我的牧者。这不仅是集体的应许,而是一对一的连结。 几个世纪后,耶稣走进这幅画面,宣告:“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他不仅是在呼应大卫的曲调——他赋予它生命。当他在加利利海上平息风暴,他是引领门徒到静水边。当他喂饱五千人,他是铺开青草地。当他面对十字架,他是穿越死亡阴影的幽谷——不仅为自己,而是确保我们不必独自面对。耶稣将牧羊人的角色推向极致:“好牧人为羊舍命。”对基督徒来说,这是改变一切的——大卫的信靠成为永恒的现实。 但诗篇23并未停留在历史或神学中——它对我们,此时此刻,都有意义。“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在这个不停歇、拼尽全力的世界,休息成了奢侈,倦怠成了勋章,这句话格外震撼。它邀请我们停下来,呼吸,相信有人在看顾我们。这不仅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是内心深处知道我们并不孤单。对信徒,这是神的同在;对所有人,这是在混乱中寻找平静的推动。 然后是那句我们都熟悉的话:“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谁没有自己的幽谷?悲伤、疾病、恐惧——这是人类的共性。诗篇并未否认阴影的存在;它说我们不必独自面对。牧羊人的杖和竿——保护和引导的工具——依然在,稳住我们。基督徒在这看到耶稣,那个经历死亡又归来的人。但即使这不是你的视角,这也是关于韧性,关于在不孤单中找到力量,无论是通过他人还是内心的某种东西。 场景在第五节转变:“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现在牧者成了主人,铺开盛宴——头上抹油,杯子满溢。在大卫的时代,抹油意味着被拣选、特别。对耶稣,这标志他是弥赛亚。但关键是:这筵席是在敌人面前摆设的。这不仅是生存——是蓬勃发展,毫不动摇。想想今天:活出这样的信心,让周围的混乱失去控制力。或许是在残酷的世界中展现善意,或在生活艰难时找到喜乐。那满溢的杯子?它不仅为我们——它要溢出来,与人分享。 最后的高潮:“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大卫的梦想不小——这是永恒的应许。当时“耶和华的殿”是会幕,敬拜的地方。对基督徒,这是耶稣说的永恒之家:“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约翰福音14:2)。但这不仅是未来的盼望——是现在。与神同住意味着今天活在他的氛围中,让恩惠慈爱如涟漪般跟随我们。这是关于我们如何生活,留下的印记。 所以,诗篇23不仅是温暖的毯子——它是一个推动,一个挑战。在艰难时信靠。在焦虑时休息。在黑暗中勇敢。大胆生活,分享满溢的恩典。对信徒,这是耶稣——那供应、保护、引领归家的牧者。对所有人,这是一面镜子,映照我们的本质:寻找平静,在困境中屹立,追逐意义。从青草地到幽谷,同一个真理贯穿始终:我们不孤单,最终,恩惠慈爱说了算。
Psalm 23: The Shepherd’s Song: Trusting in God’s Care Through the Ages
Imagine David, a young shepherd, out in the fields of Bethlehem, staff in hand, watching over his flock as the sun dips below the horizon. The air is still, the sheep are settling, and in that quiet moment, David sees his own life reflected in the care he gives his sheep. Just as he l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