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一书的第三章揭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身份、义和爱的愿景,建立在第1章和第2章的团契、顺服和真理主题之上。这封信由使徒约翰于公元85-95年左右写成,约翰一书第3章呼召信徒接受他们作为神儿女的身份,在充满罪恶的世界中过义的生活,并以彼此相爱作为神本质的具体表达。对于2025年的读者——无论是寻求活出信仰的基督徒,还是在寻找意义的非基督徒——这一章提供了一幅深刻的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如何生活,以及我们在人生不确定性中可以持有的确信。它呼应了耶稣的教导和祂对所有信徒的祷告,为应对当今复杂的世界提供了永恒的智慧和实用指导。 引言:在分裂时代中的身份与目的 在2025年4月,身份是一个战场。社交媒体放大了“定义你自己!”的声音——通过职业、政治、性别或点赞数——然而却让我们感到分裂、焦虑和不确定。基督徒们在挑战他们信仰的文化压力中挣扎,而非基督徒则在气候危机、经济变革和数字化过载中面对目的的空虚。在这片喧嚣中,约翰一书第3章以温柔而大胆的声音说道:你是神的儿女,蒙受无比的爱,被呼召走向义和爱。这不仅是神学——它是一条生命线,是通过神的现实——在耶稣基督身上体现的现实——来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世界的透镜。 约翰的信息植根于爱——神改变我们的爱,以及我们被呼召去反映的爱。这一章直面罪的黑暗,庆祝救赎的光明,并确信我们有神的同在。耶稣曾宣称: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福音 14:6, NKJV), 祂是这一身份的基石。在我们逐节探讨约翰一书第3章时,我们将挖掘其深意,提取其智慧,以在2025年真实地生活,适用于信徒和寻求者。这篇反思将圣经洞见与当代相关性交织在一起,展示约翰的话语如何回应我们的挣扎,并指引我们走向与永恒现实一致的生活。 看哪,神的爱:我们作为儿女的身份 (约翰一书 3:1-3, NKJV) 约翰以惊叹开始: “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祂洁净一样” (约翰一书 3:1-3, NKJV)。 这是我们身份的核心:神的爱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希腊语“赐给我们”(dedōken)意味着一份丰厚的礼物——不劳而获、极其慷慨。对约翰来说,这不是未来的应许,而是现在的现实:“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然而,这其中仍有奥秘——当耶稣再来时,我们将完全像祂一样,因面对面见到祂而被改变。 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革命性的。在2025年,价值与生产力或社交影响力挂钩,约翰却说你的价值是内在的——植根于神的爱,而非你的成果。非基督徒可能听到一种普遍的渴望:被认识、被爱、被接纳。世界“不认识我们”,因为它拒绝了耶稣,真理——但这种拒绝并不定义我们;神的收养定义了我们。 这种盼望洁净我们。知道我们将反映耶稣——纯洁、义——激励我们现在就如此生活。想象一个孩子模仿他们崇拜的父母——这不是被迫的,而是自然的。在一个充满表演性美德的文化中——想想精心策划的Instagram生活——这呼召我们进行真实的改变,与现实而非表象对齐。 义与罪:神儿女的标志 (约翰一书 3:4-10, NKJV) 约翰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你们知道主曾显现,为要除掉我们的罪,在祂里面并没有罪。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祂,也未曾认识祂。小子们哪,不要被人诱惑。行义的才是义人,正如主是义的一样。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从神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 (约翰一书 3:4-10, NKJV)。 约翰的语言直白:罪是无法无天,是对神秩序的反叛。耶稣显现“为要除掉我们的罪”,摧毁魔鬼的作为——撒旦,“谎言之父” (约翰福音 8:44, NKJV),蒙蔽我们看不到真理 (哥林多后书 4:4, NKJV)。从神生的不再持续犯罪;义是祂儿女的标志。 这不是说要达到无罪的完美——约翰已在第1章9节谈到赦免——而是关乎生活的方向。“行”(poieō)意味着习惯性行为。基督徒不是因偶尔的跌倒而被定义,而是因走向义的轨迹,由神的“道”(圣灵或新生命)赋予力量。与此相对的是魔鬼的儿女——那些拥抱罪之黑暗的人。 在2025年,这对两类人都构成挑战。基督徒面对诱惑——贪婪、愤怒、冷漠——在一个将过剩正常化的世界中。约翰说:你作为神儿女的身份呼召你走向更高处。非基督徒可能看到一面镜子:什么习惯定义了你?对屏幕的瘾、怨恨或自私?约翰的智慧是实用的——义反映现实;罪扭曲现实。耶稣,生命,提供从奴役中解脱的自由: “凡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 (约翰福音 8:34, NKJV)。 践行这一点意味着拒绝文化谎言——例如“忙碌定义你”——拥抱神的真理。 彼此相爱:神生命的证据 (约翰一书 3:11-15, NKJV) 约翰转向爱: “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信息。不可像该隐;他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弟兄……我们因为爱弟兄,就晓得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没有爱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 (约翰一书 3:11-14, NKJV)。 爱是不可商量的——这是最初的信息,植根于耶稣的命令: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Day: April 3, 2025
Living as Children of God: A Deep Reflection on 1 John 3 (NKJV)
The third chapter of John’s First Epistle unveils a breathtaking vision of identity, righteousness, and love, building on the themes of fellowship, obedience, and truth from chapters 1 and 2. Written by the Apostle John around 85-95 AD, 1 John 3 calls believers to embrace their status as God’s children, to live righteously i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