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OT)作为新约(NT)的神圣序曲,编织了一幅丰富的预言、象征性人物和祭祀系统的图景,预示耶稣基督作为应许的弥赛亚。这些预表——通过直接的弥赛亚预言、象征性类型和仪式表达——指向祂的道成肉身、赎罪之死和荣耀的复活。本评论探讨了关键的旧约经文(引用自新国王詹姆士版,NKJV),并分析其在新约中的应验,详细阐述这些经文如何在基督里汇聚,揭示了神跨越圣经的救赎计划的统一性。
1. 女人的后裔
旧约经文:创世记 3:15(NKJV)
“我要使你与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与她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她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预表:
这节经文,被称为“原始福音”(Protoevangelium,首次福音),是圣经中最早的弥赛亚应许,由神在人类堕落后对蛇(撒但)所说。“女人的后裔”指一位人类后裔,将决定性地击败撒但(“伤你的头”),尽管他在此过程中将受苦(“伤他的脚跟”)。提到“女人的后裔”(而非男人的后裔)这一不寻常的措辞,微妙地预示了童贞女怀孕,因为没有提到人类的父亲。蛇的后裔(邪恶势力)与女人的后裔(弥赛亚)之间的敌对,为基督最终胜利的宇宙之战奠定了基础。
背景:
创世记 3:15 的应许出现在人类堕入罪中的背景下(创世记 3:1-13),亚当和夏娃的悖逆带来了死亡和与神的隔绝。神对蛇的咒诅包含了这一希望的曙光,表明救赎将通过一位人类后裔实现。“伤”的意象暗示了一场代价高昂的胜利,指向弥赛亚的受苦和最终的胜利。这节经文奠定了救赎历史的方向,后续的旧约应许(例如,创世记 22:18 中亚伯拉罕的后裔,撒母耳记下 7:12-13 中大卫的继承人)进一步聚焦于弥赛亚。
新约应验:
- 关联:加拉太书 4:4(NKJV)
“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祂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
耶稣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应验了女人的后裔的应许。祂没有人类父亲的神迹性诞生(马太福音 1:18-25)与创世记 3:15 的独特措辞相符,强调祂的神性和人性。 - 受难与复活:希伯来书 2:14(NKJV)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为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伤他的脚跟”)和复活对撒但的权势给予了致命一击(“伤你的头”)。这一胜利在歌罗西书 2:15(NKJV)中进一步得到证实:“祂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 - 附加关联:启示录 12:9, 17(NKJV)
启示录中描绘了蛇与女人的后裔之间的持续敌对,撒但,“那古蛇”,迫害女人(象征神的子民)及其后裔。耶稣在祂再来时的最终胜利(启示录 20:10)完成了创世记 3:15 的应验。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创世记 3:15 的应许是弥赛亚盼望的基础,开启了一条贯穿圣经的线索。耶稣的赎罪之死承受了受苦的“伤”,而祂的复活粉碎了撒但的统治,恢复了人类与神的交通(罗马书 5:12-19)。女人的后裔所暗示的童贞女怀孕,强调了耶稣的无罪本性,使祂成为完美的救赎者。这段经文揭示了神对人类罪恶的立即回应,制定了救赎计划,彰显了祂的主权和恩典。
2. 逾越节羔羊
旧约经文:出埃及记 12:5-7, 13(NKJV)
“你们要从绵羊或山羊中取一只一岁、无残疾的公羊羔,在本月十四日,全会众要把羊羔宰了。他们要取些血,涂在他们吃羊羔的房屋两边的门框上和门楣上……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打埃及地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预表:
逾越节羔羊是以色列从埃及得救赎的核心象征,是基督的有力预表。羔羊必须“无残疾”,象征无罪,其血涂在门框上,保护以色列免受神对埃及长子的审判。这种替代性牺牲预示了耶稣作为无罪的羔羊,祂的血保护信徒免受罪的惩罚,拯救他们脱离属灵的死亡。
背景:
逾越节(出埃及记 12)发生在以色列从奴隶制中解放的背景下,第十灾针对埃及的长子。羔羊的血标志着以色列的家庭被赎回,免于死亡,并表明他们与神的盟约关系。每年一度的逾越节(利未记 23:5)延续了这一意象,强化了牺牲、替代和神圣保护的主题。羔羊的纯洁和血的涂抹强调了为赎罪所需的完美牺牲。
新约应验:
- 关联:约翰福音 1:29(NKJV)
“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施洗约翰将耶稣认定为终极的逾越节羔羊,祂的牺牲为全人类的罪赎罪,而不仅仅是以色列的罪。这个称号将耶稣与逾越节意象联系起来,同时将其救赎范围扩展到普世。 - 受难:哥林多前书 5:7(NKJV)
“因为我们的逾越节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
耶稣的受难发生在逾越节期间(约翰福音 19:14),与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间一致。祂的血,如同羔羊的血,保护信徒免受神的忿怒,如罗马书 5:9(NKJV)所述:“现在我们既靠着祂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祂免去神的忿怒。” - 附加关联:彼得前书 1:19(NKJV)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彼得明确将耶稣的无罪生活与无残疾的逾越节羔羊联系起来,强调祂的血实现了永恒的救赎(希伯来书 9:12)。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逾越节羔羊作为替代品,免除以色列的审判,直接对应于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替代性赎罪。耶稣在逾越节期间死亡的时机强调了应验,祂成为终极的牺牲,祂的血洁净信徒的罪(约翰一书 1:7)。逾越节仪式对血涂抹的强调反映了接受基督牺牲所需的信心,这一主题在希伯来书 11:28 中得到回应。这一类型揭示了神通过完美中保实现救赎的一贯模式。
3. 受苦的仆人
旧约经文:以赛亚书 53:4-7, 12(NKJV)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祂如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如羊在剪毛人手下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因此,我要使祂与伟大的人同分,祂必与强盛者分得战利品;因为祂将命倾倒,以至于死,且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预表:
以赛亚书 53 生动地描绘了受苦的仆人,这位仆人担当他人的罪,遭受拒绝,并以牺牲的方式死去,带来赎罪和医治。这段预言,成书于基督前数世纪,详细描述了弥赛亚的谦卑、替代性死亡和代求角色。仆人的沉默、代赎的苦难以及与罪人的关联,明确指向耶稣的受难和救赎工作。
背景:
以赛亚书 52:13–53:12 是“仆人之歌”(以赛亚书 42、49、50、53)的一部分,描述了一位既被高举又被鄙视的人物。这段经文将仆人的苦难与其最终的得胜相对比,暗示复活(以赛亚书 53:10-11)。仆人作为赎罪祭(以赛亚书 53:10)与利未记的祭祀系统相关联,强化了祂的赎罪目的。这段预言在犹太传统中被广泛认为是弥赛亚的,尽管后来的解释有所分歧。
新约应验:
- 关联:马太福音 8:17(NKJV)
“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祂亲自担当了我们的软弱,背负了我们的疾病。’”
马太将以赛亚书 53:4 应用于耶稣的医治事工,表明祂的怜悯扩展到身体和灵魂的恢复,应验了仆人的角色。 - 受难:马可福音 15:27-28(NKJV)
“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这就应验了经上所说的:‘祂被列在罪犯之中。’”
耶稣被钉在两个罪犯之间,直接应验了以赛亚书 53:12,凸显祂在死亡中与罪人的认同。 - 复活:使徒行传 8:32-35(NKJV)
“他所念的那段经文是:‘祂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人面前无声,祂也是这样不开口……’腓利……向他传讲耶稣。”
腓利使用以赛亚书 53 向埃塞俄比亚太监解释耶稣的死与复活,表明仆人的苦难和高升在基督的救赎工作中得以应验。 - 附加关联:彼得前书 2:24-25(NKJV)
“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和监督了。”
彼得引用以赛亚书 53:5-6,确认耶稣的替代性死亡及其医治力量,将仆人的工作与信徒的救赎联系起来。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以赛亚书 53 描述的仆人代赎苦难,在耶稣的审判中沉默忍耐(马太福音 27:12-14)、十字架上的赎罪之死(罗马书 4:25)和作为高升救主的复活(腓立比书 2:9)中得到反映。经文中对替代的强调——“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突出了刑罚代赎的教义,耶稣承担了人类罪的惩罚。仆人的代求(以赛亚书 53:12)在耶稣作为大祭司的角色中延续(希伯来书 7:25),为信徒代求。这段预言有力地说明了弥赛亚通过苦难实现救赎的使命,应验了神的救赎计划。
4. 被刺者
旧约经文:撒迦利亚书 12:10(NKJV)
“我必将恩惠与祈求的灵浇灌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刺的;他们必为祂哀哭,如丧独生子,又为祂悲痛,如丧长子。”
预表:
撒迦利亚预言了一位神人合一的人物(“我”被刺),祂被刺的死亡引发神的子民的哀哭和属灵复兴。“我”的称呼暗示弥赛亚的神性,而刺伤和哀哭指向祂的牺牲之死和以色列未来的悔改。这段预言结合了审判、救赎和复兴的主题。
背景:
撒迦利亚书 12-14 描述了末世事件,包括神对耶路撒冷的拯救和祂子民的净化。“被刺者”(撒迦利亚书 12:10)是一位关键人物,祂的死引发了全国性的觉醒,以哀哭和神灵的浇灌为标志。刺伤的意象让人想起诗篇 22:16(NKJV):“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这是另一段在受难中应验的弥赛亚预言。
新约应验:
- 关联:约翰福音 19:34, 37(NKJV)
“惟有一个兵用枪扎祂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又有一句经文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刺的。’”
约翰明确将士兵用枪刺入耶稣肋旁与撒迦利亚书 12:10 联系起来,确认耶稣的受难应验了这段预言。血与水象征祂死亡的洁净和赋予生命的效果(约翰一书 5:6)。 - 附加关联:启示录 1:7(NKJV)
“看哪,祂驾云降临!众目都要看见祂,连刺祂的人也要看见祂;地上的万族都要因祂哀哭。”
启示录将撒迦利亚书 12:10 应用于耶稣的再来,那时以色列和列国将哀哭,认出祂是被刺的弥赛亚(罗马书 11:26)。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撒迦利亚书 12:10 中的刺伤直接对应于耶稣肋旁被刺的物理行为(约翰福音 19:34),这是受难的独特细节。撒迦利亚预言的哀哭预示了以色列未来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如保罗在罗马书 11:25-27 中所述。预言中对“我”的提及强调了耶稣的神性,与祂声称与父为一的声明相符(约翰福音 10:30)。这段经文突出了弥赛亚受苦的悖论,既是神圣的救赎行为,又是人类悔改的催化剂。
5. 复活的预表
旧约经文:诗篇 16:10(NKJV)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
预表:
诗篇 16 由大卫创作,表达了对神从死亡中拯救的信心。“你的圣者”不经历“朽坏”(身体腐烂)的短语部分适用于大卫,但预言性地指向弥赛亚,祂的身体不会留在坟墓中。这节经文预示了复活,区分了弥赛亚与所有死亡和腐烂的人。
背景:
诗篇 16 是一首信靠神的保护和供应的诗歌,达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保证的高潮。“阴间”指死者的领域,“朽坏”指身体的腐烂。在犹太思想中,腐烂通常在三天后开始(约翰福音 11:39),使耶稣在第三天的复活成为精确的应验。“圣者”的称呼暗示了一位独特、无罪的人物,指向弥赛亚。
新约应验:
- 关联:使徒行传 2:27, 31(NKJV)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他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的复活,说祂的灵魂不撇在阴间,祂的肉身也不见朽坏。”
彼得在五旬节布道中解释诗篇 16:10 为耶稣复活的预言,指出大卫死了并腐烂,但耶稣在身体腐烂前复活。 - 附加关联:使徒行传 13:35-37(NKJV)
保罗也引用诗篇 16:10,指出:“因此,祂在另一篇诗篇中说:‘你必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但神所复活的那位,没有见朽坏。” 保罗强调耶稣的复活应验了这段预言,区别于大卫。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诗篇 16:10 的应许在耶稣第三天复活时实现,祂的身体未经历腐烂(约翰福音 20:6-7)。空坟墓(路加福音 24:3)和使徒的见证(哥林多前书 15:3-8)证实耶稣的肉身未见朽坏,应验了预言。这次复活验证了耶稣作为无罪“圣者”和死亡征服者的身份,为信徒提供了永生的盼望(哥林多前书 15:20-22)。这段经文强调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证明了神对死亡的权能。
6. 铜蛇
旧约经文:民数记 21:8-9(NKJV)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预表:
铜蛇被高举在杆子上,医治被毒蛇咬伤的以色列人,是基督受难的惊人预表。仰望铜蛇获得身体医治的行为,类似于信靠耶稣的牺牲获得属灵救赎。蛇作为咒诅的象征(创世记 3:1)被高举,表明耶稣承担罪的咒诅以提供救赎。
背景:
在民数记 21 中,以色列的悖逆促使神差遣火蛇作为审判。在他们悔改后,神指示摩西制作铜蛇并高举,使被咬的人仰望即可得活。这种对神供应的信心行为,反映了通过基督接受救赎所需的信心。铜蛇后来成为偶像崇拜的对象(列王纪下 18:4),强调了聚焦于它所预表的真正救主的重要性。
新约应验:
- 关联:约翰福音 3:14-15(NKJV)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起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耶稣明确将祂的受难与铜蛇的高举相比较,强调信靠祂的赎罪之死带来永生。这种平行关系突出了通过简单信靠基督获得救赎的普适性。 - 附加关联:加拉太书 3:13(NKJV)
“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耶稣的受难,如同铜蛇,涉及承担罪的咒诅,为人类的属灵疾病提供了医治。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铜蛇在杆子上的高举直接预示了耶稣在十字架上被“举起来”(约翰福音 12:32-33)。正如仰望铜蛇带来身体医治,信靠基督的牺牲带来属灵恢复。蛇与罪相关联的意象,作为救赎的工具,反映了基督为我们成为罪的悖论(哥林多后书 5:21)。这一类型强调了救赎的简单性和普适性,凡仰望耶稣的人都能凭信心得救。
7. 被弃的石头
旧约经文:诗篇 118:22(NKJV)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预表:
诗篇 118 描绘了一块被匠人弃绝但被神选为房角石的石头,象征弥赛亚被以色列领袖拒绝,却被高举为神国度的根基。房角石对建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代表基督在救赎中的核心角色。
背景:
诗篇 118 是一首为神的拯救而感恩的赞美诗,常在逾越节期间演唱。“石头”的意象可能源于建筑实践中,一块看似有瑕疵的石头被丢弃,后来却被发现是必不可少的。这预示了弥赛亚被宗教领袖拒绝,但最终被神得胜。
新约应验:
- 关联:马太福音 21:42(NKJV)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没有念过圣经上写的:“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吗?’”
耶稣将诗篇 118:22 应用于自己,面对法利赛人对祂作为弥赛亚的拒绝,却肯定祂被神任命为房角石。 - 复活:使徒行传 4:10-11(NKJV)
“你们众人……当知道:靠着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就是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祂从死里复活的,这人站在你们面前,痊愈了。这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彼得宣称被钉十字架并复活的耶稣是房角石,是救赎和教会的根基。 - 附加关联:以弗所书 2:20(NKJV)
“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
保罗描述教会建立在基督这房角石上,联合了犹太人和外邦人,实现了神的救赎计划。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诗篇 118 中石头的被弃在耶稣被以色列领袖策划的受难中应验(马可福音 15:12-15),祂的复活确立了祂作为神国度房角石的地位。这一意象强调了神的主权,推翻人类的拒绝以成就祂的旨意。耶稣作为房角石表明了祂在救赎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无人能绕过祂来到父面前(约翰福音 14:6)。
8. 赎罪日
旧约经文:利未记 16:15-16, 21-22(NKJV)
“随后他要宰那为民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血带入幔子内,洒在施恩座上和施恩座前。如此,他要为圣所赎罪,因以色列人的污秽和他们的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亚伦要把两手按在活山羊的头上,承认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和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把这些罪都归在羊的头上,借着指定的人,把羊送到旷野去。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
预表:
赎罪日(Yom Kippur)仪式,详述于利未记 16,涉及两只山羊:一只作为赎罪祭被宰杀,其血洒在至圣所内,为以色列的罪赎罪;另一只作为替罪羊,承载人民的罪被送到旷野。这一双重仪式预示了基督的赎罪,结合了牺牲受害者和罪担者的角色。
背景:
赎罪日是以色列日历中最神圣的一天,处理了民族的集体罪性。大祭司带着祭牲的血进入至圣所,象征进入神的同在,而替罪羊带走罪,表明了赦免和洁净。这一年一度的仪式突出了动物祭祀无法永久除罪的不足(希伯来书 10:4),指向更大的赎罪。
新约应验:
- 关联:希伯来书 9:11-12(NKJV)
“但基督已经来了,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祂不是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一次进入至圣所,就得了永远的赎罪。”
耶稣作为大祭司和祭物,通过在属天圣所献上自己的血,应验了赎罪日,实现了永久的赎罪。 - 附加关联:哥林多后书 5:21(NKJV)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耶稣如同替罪羊,担当人类的罪,通过祂的牺牲之死除去这些罪。
原始关联与神学洞见:
赎罪日的双重山羊在耶稣身上找到应验,祂既献上自己的血作为完美祭物(希伯来书 9:26),又如替罪羊带走人类的罪(以赛亚书 53:6)。与赎罪日的暂时赎罪不同,耶稣一次永远的牺牲永久洁净信徒(希伯来书 10:10)。这一仪式强调了罪的严重性、替代性赎罪的必要性以及基督工作的充分性,赋予信徒进入神同在的权利(希伯来书 4:16)。
结论
旧约是一幅神圣启示的蓝图,通过预言、类型和象征复杂地预示了耶稣基督,汇聚于祂的生平、受难和复活。从原始福音对胜利后裔的应许,到赎罪日对终极赎罪的描绘,这些经文形成了一个指向耶稣为弥赛亚的连贯叙事。NKJV 经文与其新约应验相结合,展示了圣经的统一性,正如耶稣自己宣称:“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 5:17,NKJV)。这些联系肯定了耶稣作为救主的身份,祂在十字架上的完工和对死亡的胜利应验了神的救赎计划,邀请所有人信靠祂得救。旧约的预表不仅验证了圣经的历史性和神圣启示,还加深了信徒对神在基督里永恒旨意的深度和美丽的欣赏。